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武汉城市更新带动产业焕新
2025-10-10 09:52:44来源:湖北日报编辑:蒋硕责编:魏寒冰

  原标题:武汉城市更新带动产业焕新 昔日工业锈带 今日发展秀带

武汉城市更新带动产业焕新_fororder_01

武钢云谷·606产业园内,工业遗存老建筑焕然一新,已吸引大批企业入驻。(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宇欣 摄)

  如何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后,各地探索城市现代化路径。

  在武汉,小龟山废弃厂房转型金融小镇,柴油机厂变身AI产业园,老武船蝶变江滩公园……园区、社区、城区融合发展,成为城市有机更新的日常图景。

  工业锈带变产业“秀场”

  很少有人知道,武昌闹市区“藏”着武汉唯一一座以金融为主题的产业园——华中小龟山金融文化公园。

  园区所在的星海路、紫沙路、小龟山路合围区域,曾是上世纪70年代中国电建湖北省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的设备生产基地。

  2010年前后,企业调整发展战略并搬离,该基地进入闲置状态。2016年,南国置业携手中国电建湖北电力工程公司和湖北宏泰集团,对园区转型之路进行规划。

  “当时武汉楼市很红火,这块土地如果拿来建住宅肯定能实现很好的收益,但只做‘一锤子买卖’,它的潜力就被扼杀了。”园区运营方有关负责人说。半年时间内,三方开了20多轮会商会,最终达成一致:参考杭州玉皇山基金小镇模式,打造华中地区首个金融小镇。

  2021年10月28日,华中小龟山金融文化公园开园运营。4年来,这里累计吸引上交所中部基地、省融资担保集团、联投资本等80余家金融机构入驻,为区域经济发展引来汩汩活水的同时,贡献税收超过13亿元。

  “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生命体,有其自身的成长规律,每一阶段的成长都需要源源不断地供应养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与城市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方创琳认为,只有根据城市发展的生命周期,加大城市创新驱动投入,实时进行城市结构优化和动能转换,才能确保城市在转型和更新中获得新生。

  “腾笼换鸟”助力城市发展

  放眼武汉,像华中小龟山金融文化公园这样“腾笼换鸟”实现转型的产业园区还有不少。

  在硚口区,新中国首位“洋厂长”格里希工作过的武汉柴油机厂,摇身一变成为汉江湾人工智能产业园,曾经的机器轰鸣化为人工智能算法的无声奔流。去年年底揭牌启用后,44亩的启动区“开园即满园”,133亩的核心区已全面启动建设,整体规划达1500亩的园区未来将打造总部集聚区、智能制造区和创新孵化区等模块,助力“汉口之根”迈向全面复兴。

  在江汉区,始建于1994年的爱帝集团老厂房华丽转身为红T时尚产业园。凭借爱帝集团时尚产业背景资源,园区引入国际知名设计师,培养本土设计人才梯队。100余家时尚文创设计相关企业在这里引领汉派美学“破圈”,累计举办武汉时装周、武汉大学生时尚设计大赛、“红T设计师之夜”等数百场时尚活动,成为促进产业发展、宣传城市形象、弘扬城市精神的亮丽名片。

  在洪山区,武钢云谷·606产业园重新修缮武汉冶金设备制造厂的废旧厂房,通过修旧如旧、空间织补和功能升级,形成了“工业文明与科技场景交融,城市印记与文化记忆交融,办公空间与创意空间交融”的景象,成为园区、社区、景区、街区“四区”融合的典范。

  上个世纪的工业基地里,机器轰鸣作响,为武汉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进入新时代,经过改造后的老厂房品质提升了,不仅不冒黑烟、没有污染,产业换挡提速后还能再次助力城市发展。

  在更新中赓续城市文脉

  10月1日,武昌湾1956公园向市民游客敞开怀抱。它所处的位置,曾是武昌造船厂的生产基地。

  “武船是武汉近代工业文化的代表,规划公园时,我们梳理了武船的历史,用‘织补’的手法对大型机械基座等工业遗迹进行清洗、防锈、防腐处理,使其艺术化融入景观,构成一座开放式‘博物馆’。”武昌湾1956公园建设方、武汉城建集团有关负责人说。传统堤防在精心治理后不仅更加彰显生态价值,也让赓续长江文脉的内涵更加丰沛。

  围绕两江四岸打造世界级滨水空间,堪称武汉践行“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典范。

  2020年12月,以打造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示范区为目标,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工程启动,旨在将其打造成为城市的名片、人民的乐园。

  在青山,戴家湖变成红钢城配套的粉煤灰堆场后,一度沦为“工业伤痕”。如今,这里已恢复生机,绿树成荫、碧波荡漾。

  在武昌,武九铁路北环线停运后,旧铁轨化作路缘,枕木变成座椅,绿皮火车静驻原轨成为咖啡空间,为工业记忆注入活力。

  在汉阳,昔日内河第一大货运港杨泗港化身都市T台。龙门吊、航车轨道,国风篮球场、彩色集装箱,吸引络绎不绝的年轻人前来打卡、运动。

  “城市更新,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实现园区、社区、城区融合发展。”武汉市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李海军表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源 通讯员 况昕昀)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