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湖北武汉:努力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2025-10-10 09:51:57来源:湖北日报编辑:蒋硕责编:魏寒冰

  原标题:王忠林在武汉调研城市工作时强调 坚持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线 努力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10月9日下午,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在武汉市调研城市更新、房地产市场运行及城市管理等工作。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精细管理、系统联动,扎实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努力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坐落于武昌区的小龟山金融文化公园,由建设于上世纪70年代的老旧工业厂房改造而成,是华中首个以金融为主题的城市更新类产业园区,目前已吸引80余家企业和机构入驻。王忠林实地察看园区建设,听取园区历史沿革、改造运营等情况介绍,深入湖北联投资本、上海证券交易所中部基地等入驻企业和机构走访,了解经营状况和园区服务情况,对园区依托工业旧址推进城市更新、带动产业焕新的做法表示肯定,鼓励园区以产业为纽带,积极探索园区、社区、城区“三区合一”机制,打造城市更新的样板。王忠林强调,要充分发挥交易所、供应链平台等优势,加大园区产业集聚力度,形成各类资本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要做好配套服务,营造符合金融行业特点、适合年轻人需求的园区环境,让大家安心工作、舒心生活。要做大做强金融等特色产业,招引更多高端金融企业和机构,不断提升园区竞争力,更好展示武汉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全省房地产销售面积涨幅明显。位于武昌区滨江地带的武汉城建某项目,定位新一代改善性住宅,以“好房子、好配套、好服务”备受市场青睐,开盘当日去化率达到90%。王忠林来到项目现场,实地察看样板间,听取项目负责人关于项目建设、产品设计、销售情况等介绍。他指出,随着我国城镇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老百姓的住房需求已经总体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好房子”是“好日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必须把让群众宜居安居放在首位。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供需两端发力,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持续优化产品供给,高标准建设更多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求。

  位于江岸区的武汉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是武汉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中枢,通过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可对日均3万余件海量事件进行智能监测、研判、预警和调度。王忠林来到中心综合调度大厅,察看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运行情况,听取武汉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工作情况汇报,要求中心深入探索“人工智能+治理”的有效方式,在建好信息接收、数据汇集等系统的基础上,继续健全完善事件处置反馈机制,确保城市运行中的各类风险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助力打造“善感知、有温度、会呼吸”的智慧城市。

  调研中,王忠林对武汉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肯定。他强调,今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指出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明确了新时代城市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城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进一步增强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的高度自觉。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要坚持集约高效,优化城市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扎实推进老旧厂房、低效楼宇等建筑改造利用,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要坚持特色发展,向“两创”融合要动能、向深化改革要动能、向开放合作要动能,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增强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要坚持精细管理,广泛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要坚持系统联动,进一步创新城市工作方法,建立完善省市区三级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增强城市政策协同性,凝聚起做好新时代城市工作的强大合力。

  省领导郭元强、彭勇、张文彤参加调研。(记者王馨)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