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点亮长江”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在武汉开幕
2025-09-15 11:05:42来源:湖北日报编辑:魏寒冰责编:魏寒冰

  原标题:“点亮长江”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在汉开幕 传承弘扬长江文化 谱写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王忠林孙伟高政董耀鹏吴义勤出席

“点亮长江”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在汉开幕  传承弘扬长江文化 谱写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王忠林孙伟高政董耀鹏吴义勤出席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09-15_105538_381

9月12日晚,美丽的长江又一次被璀璨的烟火表演点亮。(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长江奔涌诵楚韵,盛会再启迎高朋。9月12日晚,“点亮长江”——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在武汉开幕。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省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孙伟出席,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高政,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董耀鹏,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中宣部副秘书长陈文俊,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郭元强,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廖志伟,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曾义出席,共同为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启幕。

  王忠林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赋予我们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目标定位,要求我们“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举办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既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打造长江文化高地的自觉行动,也是积极践行“人文经济学”理念、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务实举措。本届长江文化艺术季聚焦“勇担支点建设使命、打造长江文化高地”这一主题,赓续长江文脉、谱写时代华章,必将为建设文化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王忠林说,大江贯荆楚,文脉润古今。湖北是长江文明形成的关枢之地、长江文化的集中涵养之地。湖北文脉绵盛、薪火相传,5000年农耕文明在此繁衍,800年楚国历史于斯兴盛;大别山精神擎起“28年红旗不倒”,九八抗洪精神铸就血肉长堤,伟大抗疫精神拼来山河无恙。湖北山水天成、钟灵毓秀,神农秘境、武当神韵、三峡壮美令人陶醉,文武赤壁、白云黄鹤、铁血红安引人入胜,可谓一方好山好水。湖北生机勃发、昂扬向上,传承筚路蓝缕基因、弘扬敢为人先精神,全省发展稳中向好、量质并进,经济总量跨越6万亿,经济大省勇挑大梁、支点建设聚势开新。我们愿以此次盛会为契机,携手兄弟省(区、市)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忠林说,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脉因传承而流长。我们将以创新为魂,全力打造长江文化新高地,深入实施文化创新战略,加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长江文化遗产保护、溯源研究、传承展示迈向更高水平;以融合为要,全力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深入推进文旅品牌焕新行动,做大做强“神武峡”“赤黄红”两大文旅主轴,加快打造万亿级文旅支柱产业;以合作为桥,全力打造文化交流示范地,深入开展文化艺术省域合作、国际交流,更好促进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我们诚邀海内外朋友走进湖北,揽山水胜境,品荆风楚韵,创美好未来。

  高政代表长江文化艺术季活动指导单位致辞。省领导琚朝晖、彭勇、陈平,武汉市市长盛阅春,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青,中央有关部委和主办单位、中央媒体、在鄂央企和高校有关负责同志,长江沿线各省(区、市)有关负责同志等出席开幕活动。

  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作家协会指导,湖北省人民政府、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本届艺术季将持续至10月30日,紧扣“勇担支点建设使命 打造长江文化高地”主题,开展“新象长江”主题美术作品展、“映像长江”电影周、“聆听长江”音乐周、“灵动长江”舞台艺术精品展、“书香长江”阅读周、“遇见长江”文学周、“影动长江”全国主题摄影展、“视听长江”网络传播周、“璀璨长江”文博系列展、“对话长江”学术交流等活动,倾力打造“长江文明溯源研究和传播展示”的综合性文化交流平台,更好展示长江文明、讲好长江故事、塑造湖北形象。(记者杨念明、王馨)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