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从文化呈现到体验沉浸:湖北文旅让“知音”故事从聆听到亲历
2025-07-25 11:10:24来源:湖北日报编辑:魏寒冰责编:魏寒冰

  7月22日,由60人组成的韩国旅行商考察团走进咸宁通山隐水洞,乘船探秘地下河,乘小火车体验别样趣味,沉浸式感受钟乳石的鬼斧神工。

  该旅行团7月20日抵达武汉天河机场后,开启“品味荆楚·三国茶香”踩线活动,先后游览三国赤壁古战场、羊楼洞古镇、陆水湖等,荆楚山水文化给韩国旅行商留下深刻印象。

  OTA平台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湖北在线预订入境游人次增长30.31%,总消费增长37.84%。当前,湖北文旅产业以“知音湖北”品牌为核心,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加快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呈现强劲发展势头。

  “知音湖北” 品牌走向全球

  此次韩国踩线团成行,源于今年6月上旬湖北文旅代表团在日韩的系列推介活动。

  6月5日,韩国首尔国际旅游展上,湖北展区成焦点。宜昌、恩施等市州携12家文旅企业及4项非遗技艺,立体展现荆楚文化魅力。湖北文旅首尔推介会暨企业洽谈会上,40余家鄂韩企业精准对接,多家重点企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神武峡”“三国文化”“大美长江”3条经典旅游线路,与韩国模德、乐天观光旅行社等头部企业达成上架销售合作。今年暑期,湖北将迎来韩国5000人系列团队,预计年度带动韩国赴鄂旅游超20万人次。

从文化呈现到体验沉浸:湖北文旅让 “知音” 故事从聆听到亲历_fororder_e4e3946c0e634818993372e5e2f75d46

  不止东亚,湖北文旅“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大。截至6月,2025年已在泰国、德国、新西兰、塞尔维亚、克罗地亚、阿联酋等地,举办多场“知音湖北”系列推广活动。这些跨越山海的文化对话,让世界看到了湖北的多元魅力。“知音湖北”的每一次亮相都带着诚意与创意,不仅让海外民众近距离触摸到湖北的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更在一次次互动中织密了跨越国界的友谊纽带,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湖北故事的倾听者、传播者,也让湖北的“国际朋友圈”在文化共鸣中不断扩容提质。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累计接待入境旅客205.74万人次,同比增长54.89%。武汉边检站数据显示,上半年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旅客从武汉口岸入境,其中免签入境3.3万余人次,是2024年同期的3倍。OTA平台数据显示,上半年武汉天河机场入境旅客33.85万人次,同比增长26.11%,其中外国人24.68万人次,同比增长33.91%。

  文旅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

  在文旅消费需求日益多元的当下,湖北文旅不断推陈出新,积极打造各类文旅消费新场景,为游客带来全新体验,推动文旅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2025年上半年,湖北文旅消费新场景亮点纷呈,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引擎。

  湖北的夜晚,正成为文旅消费的新舞台。“夜上黄鹤楼”“武当一梦”等夜游演艺项目,成为当地文旅消费的新热点。这些夜游项目,不仅丰富了游客的夜间活动,也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湖北夜经济注入了新活力。

  科技与文旅碰撞出奇妙火花,《穿越青铜纪》《穿越·汉阳兵工厂》《消失的法老》等多个大型VR体验项目,让观众戴上VR设备,沉浸感受历史文化背后的故事。这些沉浸式体验项目,打破了传统的参观模式,让文物“活”起来,历史“动”起来,极大地提升了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为全面激活夏季文旅消费市场,“2025湖北十大避暑目的地”“湖北十大漂流目的地”榜单焕新发布,吸引了大批游客。全省举办的“清凉一夏”系列线下主题活动近10场,文化产业主题、旅游景区主题活动100余场,让游客们暑期畅游湖北有了好去处。7月,湖北启动全省首批57户离境退税商店,覆盖武汉、宜昌等8个市州,退税商品包括电子设备、衣物、手工制品等。离境退税政策在湖北落地实施,将进一步扩大入境消费。

从文化呈现到体验沉浸:湖北文旅让 “知音” 故事从聆听到亲历_fororder_c6a9b075dbed445a98e45fc33dcc7800

  湖北文旅深度融合,催生了一系列新业态。在乡村旅游方面,黄冈罗田燕窝垸村、宜昌许家冲村等,将乡村自然风光与传统文化、民俗体验相结合,游客可以在这里采茶制陶、体验非遗手作,感受田园慢生活。体旅融合也成为新趋势。武汉梧桐雨景区滑翔伞、宜昌朝天吼漂流等项目,吸引了众多户外运动爱好者。

  从国际舞台的精彩亮相到本土市场的繁荣创新,湖北正以“知音”之名,邀约世界共赴一场文旅盛宴,在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理略 通讯员 鄂文旅 实习生 邹枫烨)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