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设计:魏小默 程向菁菁
行驶在川江河段的“江渝”客轮,曾是江边小城与外面世界联系的主要工具,一艘客轮,几声笛鸣,串起巴渝的奇峰红叶……在那个车马慢、时光缓的年代,它承载着无数人远行的雀跃、归家的忐忑和犹如江流绵延不绝的乡愁。
时代滚滚向前,曾经风靡一时的“江渝”号逐渐隐入历史烟尘,取而代之的是一艘艘豪华游轮,通江达海,见证着川江航运尤其是三峡工程建成后千里峡江的巨大变化。
“江渝”号客班轮 供图 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
川江自古滩险水激 并非天然“黄金水道”
沟通巴蜀与中东部的长江上游段,俗称川江,或称蜀江,一般指四川宜宾至湖北宜昌之间的河段,全长约1030公里。重庆以上的370公里为上川江,重庆以下的660公里称为下川江,下川江流经丘陵和高山峡谷地区落差120米的三峡地区,因两岸山峦夹峙,水流急湍,所以又有“峡江”之称。诗圣杜甫诗云——“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描绘的就是三峡的险峻。
重庆市奉节县拍摄的长江瞿塘峡夔门一带风光 摄影 刘潺
但不管进出三峡的航道多么艰险,它始终是一条连通中国西南与东部的地理大通道。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青藏、巴蜀、云贵的物产,都要借它进入长江下游经济发达地区,并漂洋出海。长江中下游的物产,也要借它进入大西南的广阔市场,繁忙的航道,千帆汇集,商肆林立,文人骚客、商贾走卒往来于此。千百年来,在布满绝地险境的三峡之中,舟楫穿梭、啸声鼓角,留下数不清的故事与传说。
川江的险峻,对以船为生的人更是考验。枯水季节,船只必须通过绞滩通行。那时,船过川江,总要伴着拉纤的纤夫们高亢的号子声,逆水而行,向水而歌。由于航道窄、弯、浅、险,过川江,如同过“鬼门关”,一点儿也不夸张。
王嘉玲,长江上的第一位女总船长,被称为“长江女儿”,曾荣获“全国十大女杰”称号。自20世纪90年代初在长江跑船,行船十多年,风里来,雨里去,她已熟悉了峡江里的每一个场镇、每一段河道,每一块礁石、每一块锚地,用她的话来说就是“未有一刻离开过船,离开过江”。可尽管如此,提到川江行船,她还是心有余悸。
1992年8月洪水期,时任“江渝18”号轮船船长的她带船行至巴阳峡。巴阳峡、瞿塘峡等河段最窄处仅60余米,是名副其实的“单行道”。在巴阳峡入口处,船舶舵机突然失灵,船在江中摇摆,如不及时处理将有触礁危险。王嘉玲凭借多年经验,立即引航,冷静指挥,最终避免了一场恶性事故。多年后忆起当年场景,王嘉玲仍觉得历历在目,似乎这份夺命的凶险就在昨天。
高峡出平湖 长江开始“流金溢彩”
让川江航道如镜般平静,永为舟楫之利,是代代纤夫、艄公的梦想。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1994年,三峡工程的动工兴建,为川江航运掀开了崭新一页。
三峡工程全景 摄影 汤伟
2003年,三峡水库首次投入使用开始蓄水。蓄水后的川江航道宽度拓展一倍,水流变缓了,水深增加了,凶滩恶水几乎全消失了,库区的绞滩站全部“退役”,“自古川江不夜航”的历史从此一去不复返。
一寸水深,一寸金。“船舶平均利用水深每增加0.1米,意味着一艘5000吨的船舶就可多装货200吨。”长江航道测量中心网络运行中心副主任曹树青介绍道。得益于三峡工程建设,川江航道的平均水深大大增加,直接拉动货运量上升。2003年三峡坝区货运量1400多万吨,2004年就跃升到4300多万吨,此后稳步增长。2006年三峡水库蓄水156米水位后,库区已经出现了7000吨级货船,10000吨级和6000吨级自航船可从宜昌直达重庆港。2011年,三峡双线五级船闸通过货运量突破亿吨大关,为蓄水前葛洲坝最大年货运量的5.6倍,提前19年达到并超过2030 年单向5000万吨的设计通过能力指标。
库区船舶的载运能力、营运效率显著提高,库区年均事故件数大幅下降,让上游600余公里的优质库区航道应运而生,水运成为长江上游地区运输方式的首选。
货车在三峡大坝上游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银杏沱滚装码头上、下船。滚装运输方式既能节省时间,又能降低成本,每天进出银杏沱滚装码头的货车近千辆。摄影 郑家裕
由“东方红”号改名“江渝”号的川江客轮,曾经一票难求。2003年,“江渝”系列客轮逐步退出川江客运市场,取而代之的是豪华的游轮和广阔的旅游天地。如今,沿江省市陆续兴建了一批现代化的游轮母港和码头,长江旅游客运航线也不断拓展,形成了包括重庆至湖北宜昌段三峡游、库区区间短线游、葛洲坝至三峡大坝两坝游、城市巡江夜游、重庆至上海长线游等丰富的旅游产品,成为中外游客游览三峡盛景、感受水电文化的多元化选择。
2002年1月,航行在川江上的“江渝”号客轮 摄影 黄正平
大国重器 托起航运新高度
气势磅礴的三峡大坝横亘长江,垂直起降的升船机上下接驳,启闭有序的五级船闸迎来送往……穿行在三峡大坝坝区,大国重器的脉动清晰可感。
三峡水库是长江航运的纽带。长江作为一条巨大的交通动脉,其通畅与否,直接关系到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三峡工程早在设计之初,就对航运方面作了充分而科学的论证。
三峡双线五级船闸、三峡升船机,是三峡枢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上连续级数最多、总水头和级间输水水头最高、技术最复杂的内河船闸,三峡双线五级船闸是长江大动脉上的咽喉要津。
船舶准备通过三峡双线五级船闸 摄影 汤伟
2003年6月,三峡双线五级船闸向社会船舶开放,三峡工程开始发挥出巨大的航运效益,仅仅半年,三峡双线五级船闸通过货运量就超过1300万吨。此后,三峡枢纽货运量稳步攀升,为长江干线航运作出了贡献。长江干线货运量逐年攀升,连续18年稳居世界内河第一。
截至2023年7月,三峡双线五级船闸20年来已安全通过超100万艘次船舶、超19亿吨货物、1200多万人次旅客,将19亿吨货物装满40尺集装箱货柜,首尾相连可绕地球赤道22.4圈。目前,长江已成为全球内河运输最繁忙、运量最大的“黄金水道”,不断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峡双线五级船闸一侧,布置着全线总长约7.3公里的三峡升船机,船厢总重1.55万吨、最大过船规模3000吨。升船机让过闸船只实现“大船爬楼梯、小船坐电梯”,小船过坝时间由3.5小时缩短到40分钟以内。(统筹策划:王东红 喻清卿 本文作者:唐东军 殷黎 高妞 朱治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