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峡集团所属长江电力检修厂的机加工厂里,一台台老旧机器静静伫立,斑驳的铭牌似岁月刻下的皱纹,锈蚀的机身如历史沉淀的勋章,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这些老机器,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工业历史记忆,更是三峡人传承与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鲜活信物。
长江电力检修厂至今仍在使用的普通车床
老师傅李松轻轻抚摸着一台1981年产的普通车床,眼中满是深情:“这是我的老伙计,没有它,我加工不出好零件。”这台车床,连同摇臂钻床等老设备,自葛洲坝电站建设时期便已“服役”,曾承担大量关键零部件的制作任务,历经漫长岁月洗礼,至今依然坚守在岗位上。
别看这些车床设备已“年迈”,可精度丝毫不减当年。一台1984年“上岗”的普通车床前,技术人员正紧急加工一块机组螺栓垫片。随着刀具飞速旋转,薄如纸片的金属切屑簌簌落下,不一会儿,一块圆而平整、银光闪闪的机组螺栓垫片新鲜“出炉”。这看似简单的加工过程,既是对老设备优质性能的验证,也凝聚着技术人员的精湛技艺。看得出,这台20世纪80年代就已“上岗”的老设备,至今仍存“老骥伏枥”之志。
在师傅们手中,普通车床的刀具如灵动的舞者,精准地将毛坯件雕琢成各种形状的零件;摇臂钻床则似技艺精湛的工匠,灵活调整钻头位置,在厚重的金属上钻出一个个精确的孔洞……数十年来,三峡人秉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与这些老机器相依相伴,以匠心打磨一个个零部件。
从机组检修中的常规轴类、板类零件的车铣加工,到机组部分零部件的修复再造,无数承载着三峡人智慧与汗水的零部件在它们的“雕琢”下诞生,为葛洲坝、三峡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立下汗马功劳。
长江电力检修厂至今仍在使用的摇臂钻床
时光流转,在各类先进数控车床、自动化生产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今天,有人提出更换这些老设备,但师傅们有着共同的坚持:“这些老机器是我们的老战友,它们没有失去原有精度,能满足生产需求,那新老机器便能携手在生产线上闪闪发光。”
对于这些“大功臣”,三峡人爱护有加。技术人员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精心呵护这些老机器,这些老设备每运行200个小时或者500个小时,就会更换轴承和油封等易损件,每10年则进行一次大修,确保其长期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持续为葛洲坝和三峡工程保驾护航。
老机器斑驳的铭牌
阳光洒在车间里,“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北京第一机床厂”……印着20世纪流行喷绘字样的铭牌、刷着浅绿色油漆的老设备,虽已斑驳不再锃亮,却依旧保养得干净整洁,运转起来仍然沉稳有力,成为三峡人传承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的最美“教科书”。(文/图 秦明硕 黄健)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