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汉产动画《灵笼》第二季定档5月23日盛装上映
2025-04-01 15:56:26来源:荆楚网编辑:高钰姗责编:魏寒冰

  3月31日,从出品方获悉,汉产原创科幻动画《灵笼》第二季正式定档5月23日11点开播。作为第一季的续作,该片延续了科幻题材风格,并在制作细节和故事格局上全面升级,从个体的人性挣扎上升到文明层面的思考。定档预告片发布后,其凭借高品质的制作、扑朔迷离的剧情走向,发人深思的思考,迅速引爆全网热度。《灵笼》第二季预告片累计播放量突破4700万,定档预告片微博话题上榜9次,总阅读量超1亿,同时接连登陆B站、抖音等多平台热搜榜单。

汉产动画《灵笼》第二季定档5月23日盛装上映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0401154217

  科幻语境下反套路叙事 探索人类文明存续问题

  第二季以独特的科幻视角重构末日叙事,通过龙骨村与灯塔两大阵营的设定,展现了人类文明存续的多元可能性。作品突破传统的东西方对立框架,将两种生存哲学置于末日背景下进行观察。代表西方文明的灯塔以理性至上的冰冷制度维系秩序,而充满东方韵味的龙骨村则通过重建情感联结来守护人类文明的火种。

  该剧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融入科幻叙事,在机甲战斗与生存博弈的表象下,暗含对文明演进规律的深刻思考。多元族群的共存设计,既体现了天下大同的理想追求,也折射出现实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逻辑。随着剧情发展,更多人类阵营的出现将进一步拓展文明存续的探索维度。

  《灵笼》第二季通过这种反套路的叙事方式,不仅为科幻题材注入了创新的文化表达,更展现了国产动画在思想深度上的突破。作品既呈现了不同文明的应对智慧,也为现实中的文明对话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观察视角。

汉产动画《灵笼》第二季定档5月23日盛装上映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0401154231

  动画艺术的细节考量 科技向善的中式表达

  除了对人类文明的探讨,作品中还带入了对于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前沿科技的探讨。既展现了科技发展的无限可能,也引发了关于科技伦理的深刻思考。特别是在人工智能与人类关系的刻画上,作品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命题:当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类该如何保持自身的主体性?

  这些思考与现实社会中正在热议的科技伦理问题形成呼应。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人类如何在科技创新中坚守伦理底线、促进科技向善,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灵笼》通过艺术化的表达,为这些思考提供了一些见解。《灵笼》第二季PV中出现的超级人工智能ASH,虽为AI,却愿意冒着失去意识的风险,寻求解决玛娜生态拯救人类的办法,让这个本身冰冷的机器人也就有了人性的温度。这也正是人类社会一直在追寻的科技向善之道,技术发展必须服务于人类共同福祉,而非沦为资本或权力的工具。

  制作水准全面提升 展现国产动画新高度

  在制作上,第二季对作品的打磨较第一季也更上一层。从角色细节到场景设计,《灵笼》制作团队以严谨的态度打造了一个极具真实感的末日世界。人物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武器雕花的真实还原、环境光影的自然过渡,都展现了国产动画工业体系的成熟与进步。

汉产动画《灵笼》第二季定档5月23日盛装上映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0401154238

  汉产动漫加速发展 探索文化产业新方向

  3月27日,《灵笼》还入选了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2024-2025年“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扶持节目名单。

  作为武汉文化创意产业的代表性作品,《灵笼》系列作品在思想性、艺术性和技术性上的突破,为我国动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在竞争激烈的国漫市场中,选择科幻这一小众赛道本就需要极大的冒险精神,第二季并未止步于第一季的成功,而是大胆突破原有风格框架,这种勇于创新的探索态度尤为可贵。如果说在不同季度风格上的突破与创新是《灵笼》IP的自我突破,那么在内容层面的探索则是《灵笼》所代表的成人动画对国漫成人市场的极大重视,填补了当下国漫18+动画的需求。在跌宕起伏的剧情外壳之下提供给观众更多的思考空间。

  武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近年来在文化产业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灵笼》等优秀作品的涌现,体现了武汉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创新能力和人才优势。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地方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支持,也展现了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显著成效。像《灵笼》这样既具有东方特色,又具备国际视野的优秀作品,正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作品出现,为促进我国文化繁荣注入新的活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更大贡献。(通讯员 李杨)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