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湖北“新型储能”力量喷涌
2024-06-06 10:32:32来源:湖北日报编辑:高钰姗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新型储能”力量喷涌

  6月2日,因为一家中国企业,德国慕尼黑和湖北荆门,产生了特别的联系。

  当日,亿纬锂能欧洲区域总部在慕尼黑揭牌成立。

  12年前,亿纬锂能“落子”荆门,一个双向奔赴的“百亿企业”“千亿产业”梦想由此起航。

  与时代同步,才能与时代共赢。亿纬锂能快速裂变,正是抓住了储能时代的机遇。

  “双碳”战略背景下,储能产业成为最受关注的热点之一,一个新的万亿级市场呼之欲出。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发展新型储能”,新型储能发展再次提速。

  面对万亿级“风口”,能源大省湖北已抢先一步。

  “一块电池”,驱动千亿产业链

  荆门高新区,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17个工厂“火力全开”,生产线上,从浆料制备到包膜成品,全程由机器人手臂、物流线、RGV自动化物流小车全自动高效完成。

  在亿纬厂区周边,锂电池上下游企业一家挨着一家。亿纬锂能锂原电池连续7年销量全球第一,动力储能电池名列市场前茅;格林美动力电池三元前驱体材料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5%,其高端产品超高镍三元前驱体材料销量居全球第一;恩捷新材料的锂电池隔膜排名全球第一;科达利电池精密结构件市场占有量全球第一;百杰瑞、金泉新材料等企业锂盐生产能力位居国内行业前列……

  原材料加工、零部件组装、成品应用、废旧电池回收……在这里,一块锂电池走过它的“前世今生”。

  目前,荆门高新区已成为华中地区锂电池产能规模最大、产业链布局最全的地区,形成“基础原材料制备—关键部件生产—电芯制造及模组封装—电池产品应用—废旧电池梯级回收利用”的锂电池全生命周期循环产业链。

  荆门高新区工作人员说,在园区吆喝一声,就能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负责人聚集起来。

  依托完整的产业链优势,荆门锂电产业发展迅猛:2022年荆门跻身中国锂电产业特色城市“十强”,为湖北省唯一入选城市。

  目前,荆门市在高新区规划了26.6平方公里的国际能谷·锂电小镇,力争到2025年,荆门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产值突破2000亿元,亿纬动力跻身千亿级企业行列,阔步迈向“华中锂电之都”。

  荆门,湖北抢先布局锂电池产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随着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亿纬锂能、欣旺达等新能源电池头部企业纷纷抢滩湖北,湖北已成为国内新能源电池产业集聚区。

  数据显示,2022年,湖北锂电项目投资额位居全国第一,锂电池产业基地达74个,位居全国前列。2024年1—4月,湖北出口锂离子蓄电池16.15亿元,同比增长122.95%。

  空气、液流、氢能,各显所“能”

  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的储能技术。锂电池,只是新型储能的热门路径之一。

  2023年,国家能源局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提出了新型储能六大技术路线:锂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重力储能等。

  当前,湖北省正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化高质量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技术路线“百花齐放”。

  用之不竭的空气,能做“充电宝”。2024年4月9日,世界首台(套)300兆瓦级压气储能电站——湖北应城300兆瓦级压气储能电站示范工程首次并网一次成功,成为“新型储能”的里程碑事件,标志着全球压气储能电站由此迈入“300MW级”单机商业化新时代。该工程利用废弃盐穴作为储气库进行空气压缩储能,年发电量可达5亿千瓦时。

  成本较低的铁,可替代资源有限的锂,用作储能。2024年初,由巨安储能武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湖北长江电气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1MW/8MWh全铁液流储能项目”主体工程,顺利完工。该项目由光谷企业巨安储能提供全栈式储能解决方案,为长江电气园区打造一套储能时长达8小时的全铁液流储能系统。

  水,也能化身储能介质。央企中国石化,将企业首个“氢能装备制造基地”放在武汉。中国石化机械氢能装备分公司总经理潘灵永介绍,电解水制氢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氢气运输成本,提高供氢效率;另一方面作为储能介质,可以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及并网稳定性问题。目前,氢能装备制造与检测基地一期已在汉建成,具备年产25套加氢装备生产能力,该企业还接连中标山西、广西等地多个制氢加氢一体站项目,订单已远超2023年全年。

  6月3日,在江夏的楚能新能源武汉基地,一排排搭载“浸默”电池安全系统的储能PACK箱,正等待操作员有序装机。“浸默”电池安全系统包含“浸默”液冷PACK箱、液冷系统、消防系统、汇流柜等。其中,消防系统采用液态消防介质,可在3分钟内将发生热失控报警的液冷PACK箱完全浸没,实现精准、快速消防。由武汉下线的储能产品,已在甘肃当地的光伏电站服役。

  中能建储能科技(武汉)有限公司,专注于开展大容量储能电池系统、动力电池系统、船舶电池系统等核心产品的研发生产。中储科技总经理孔德凯介绍,其水星系列液冷集装箱式储能系统,可有效提升储能系统的能量密度,已批量供货并顺利并网,基于在江夏的良好发展,中储科技二期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湖北储能“才”“能”兼具,优势彰显

  湖北一直以来是能源消费大省和能源输入大省,在储能产业的发展上,拥有独特的产业链优势。

  作为九省通衢的交通要道,湖北的经济基础和人才支撑为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GGII发布的2023年中国储能产业区域发展潜力省份排行榜中,湖北省从经济基础、产业配套、人才支撑、要素保障、出海优势、绿电资源、风光配储等七个方面综合评估,位居第五名。

  中国石化、中国能建、中国电投等一批央企已在抢滩布局储能项目;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在储能产业链上下游积累了一批行业领先技术,武汉储能产业正在蓄势聚能;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亚迪等众多新能源电池龙头企业,也在湖北省先后投资建设电池基地。

  湖北省内老牌电池企业纷纷抢滩入局。骆驼股份在光谷设立创新中心,在新能源储能电池领域,加大家庭储能和工业储能产品研发力度。大力电工襄阳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坚持自主开发钒电池储能系统,计划打造百亿级钒电池储能制造企业。

  湖北省积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在电源侧,鼓励新能源企业配置储能设施,提高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在电网侧,积极推进储能电站建设,提高电网的调峰能力和稳定性;在用户侧,鼓励用户配置储能设施,提高用户的用能效率和可靠性。新型储能产业与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等领域的协同发展,为湖北新型储能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湖北省还规划,到2025年,新型储能电站装机规模达到300万千瓦,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4000亿元以上,到2030年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以上,锂电规划产值排名全国前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严运涛 黄磊)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