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湖北应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与冰雪鏖战的136个小时
2024-02-26 10:13:43来源:湖北日报编辑:李燕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与冰雪鏖战的136个小时——我省应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11部门联合值守中心侧记

与冰雪鏖战的136个小时 ——湖北省应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11部门联合值守中心侧记_fororder_01

2月21日晚12时许,武汉解放公园路大量积雪,江岸区城管部门除雪保通保畅。(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熙勇 摄)

与冰雪鏖战的136个小时 ——湖北省应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11部门联合值守中心侧记_fororder_02

2月22日,武汉市二环线武昌和平立交桥段,武汉城建集团迅速行动,撒盐车、铲雪车、清扫车齐上阵。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熙勇 摄)

与冰雪鏖战的136个小时 ——湖北省应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11部门联合值守中心侧记_fororder_03

2月22日,武汉市青山区人武部组织100余名民兵,在建设四路和建设五路主干道街道铲冰除雪。(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鸿 通讯员 胡兆峰 徐亚河 摄)

与冰雪鏖战的136个小时 ——湖北省应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11部门联合值守中心侧记_fororder_04

2月22日,武汉市东西湖区金山大道上,工程车辆、环卫工人、交警齐上阵,撒盐融雪、铲冰除雪、疏导交通。(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倪娜 通讯员 晏君 摄)

  “许广高速红色拥堵报警!”

  “长上坡覆冰,2辆并行货车同时陷车受困。”

  “抽调重型装备紧急救援……”

  “通车了!”在湖北省应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联合值守中心,人们无暇欢呼,都紧盯着各自电脑屏幕上跳动的数字。

  2月25日12时,雪后初霁一扫阴霾,省应急管理厅发布终止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四级应急响应,从19日晚9时开始,连续136个小时“保安全、保畅通、保供电、保民生、保稳定”的高强度战斗暂告段落。

  这一轮冰雪过后,多了“一朝江城雪,唯美醉人间”的赞赏,少了许多堵心与闹心。“雪停路清”,全省高速第一时间全线畅通,一站接一站都是免费爱心送餐,春运返岗路处处暖意浓。

  时间回到21日早8时,省应急管理厅指挥中心大厅里,坐满了省军区、武警湖北总队、气象、公安交管、交通、电力、民航、消防、铁路等11部门工作人员。“荆门、襄阳遭遇10毫米以上暴雪,江汉平原未来3至6小时就会出现道路结冰。”结合大屏幕上一张张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图、温度曲线图,气象工作人员一一分析天气形势、致害风险点等关键信息。

  “立足灾情进一步恶化的最不利情况,调配力量向冻雨、冰粒影响区域高速路段集结,抢先行动,靠前设防。”现场指挥长、省应急管理厅负责人分析受影响区域和防范要点。

  当前,全省破冰除雪抢险力量编成共计76810人,装备2016台(套),面对全省大范围灾害天气,若无精准调配,难免捉襟见肘,顾此失彼。

  协同作战,制胜之门。在联合值守指挥中心,全省抗击冰雪各条战线上数据信息实时交汇,各部门信息动态共享,以精准气象研判、高效应急响应,实现以动治“冻”。

  “把现场画面调出来!”这是指挥中心多次出现的高频词,通过单兵图传、布控球交投监控平台、无人机和高空铁塔2万多组视频通信保障,提供一个实时通信、全景可视化、前端感知的临场精准调度平台。一条条指令如一道道利剑,穿透云霄,而救援现场,铲车碎冰撞击声、重型拖车轰鸣声,金铁皆鸣。

  这136个小时,指挥中心共发出气象预警信息779期,调动武警总队出动4056人次、全省消防救援队4513人次、湖北机动队430人次,共疏通冰冻道路373公里,清理冰雪11.3万立方米,解救被困群众566人,投入22617人次抢修保全省电网安全,12345热线接转14900件群众诉求……

  为了出行旅客们早日回家,联合值守单位的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就地坚守6天,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只想回家好好抱抱儿子。”

  每一份努力都来自冰雪中对生命最大的善意,涓涓不寒,将为暖流,每一个数字都是不舍昼夜不惜奉献的注脚,点点萤火,汇聚成攻破坚冰的强劲之力。(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乐克 通讯员 刘春华 李伟)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