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由武汉大学档案馆组织编写、武汉出版社出版的《珞珈黉宫:武汉大学历史建筑群》在武汉中心书城首发。
20世纪30年代的国立武汉大学,在珞珈山新址辟山建校,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建造出一座座中西合璧的经典建筑,成为扬名至今的标志性景观,与珞珈山、东湖水一道组成了城市风景线,也成为这所著名学府的精神象征。
《珞珈黉宫:武汉大学历史建筑群》书影 摄影 卢杰
当天首发的《珞珈黉宫:武汉大学历史建筑群》一书,载录了大量珞珈山校园建造时期的地形图、建筑设计图、地契转让文书、校园历史影像以及与建校事宜相关的书信往来等照片,可使读者大饱眼福。保存至今的武汉大学早期建筑设计图纸档案,于2023年初被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也收入其中。
武汉大学档案馆馆长、本书主编席彩云表示,为使这些尘封日久的历史档案“养在深闺有人识”,让武大师生校友与社会公众能够了解武汉大学早期校园建设的精彩而鲜活的历史,武汉大学档案馆特组织编写此书,以求为这所“全国最美丽的大学”留下一段宝贵的历史记忆。
“书中收录的基本史料部分为首次披露,学术价值极高;另外本书还介绍了诸如‘十八栋’等众多历史建筑的故事,兼具知识性、可读性与艺术性。”武汉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武汉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毛家明在致辞中介绍。
首发式上,与会嘉宾共同向湖北省图书馆、武汉图书馆、武汉城市文化研究院和江汉书院赠书。来自《荆楚文库》编纂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江汉大学的专家学者就此书展开交流。
新书首发式现场 摄影 卢杰
作为武汉大学校友、本书撰稿人之一的刘文祥以博士学位论文为基础出版的《珞珈筑记》一书,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大量的学术依据。在撰稿过程中,刘文祥与武汉大学档案馆馆员吴骁用明白晓畅的语言,将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园从荒山到“黉宫”的建设过程娓娓道来,不仅讲述了珞珈山校园筚路蓝缕的建校故事,也展现了如今武汉大学在盘活利用这些历史建筑、使之重新焕发活力所做的努力与成效。
正如书中收录的武汉大学首任校长王世杰校长所言,建设国立武汉大学珞珈山校舍“要建筑坚固的房屋”,“不但能住五六十年,并且要求永久地存在”,“不仅要能应现在武汉的需要,并且要能应将来武汉的需要”。
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武汉市地方志办公室、武汉市档案馆、武大档案馆、武汉出版集团相关负责人出席新书首发活动。(文 高钰姗 贾慧敏 蔡文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