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七夕·人间郧西”音舞诗画郧西七夕情歌会现场。(通讯员 徐军 摄)
郧西七夕集体婚礼。(通讯员 刘成臣 摄)
9月3日晚,今年十堰市郧西天河七夕文化旅游节已近尾声,但漫步深山小县城郧西,依然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浪漫之中:街道两旁树枝上的七夕诗词灯饰,将人民路点缀得曼妙诗意;百余米长的霓虹时空隧道,如梦如幻;天河畔,鹊桥、金簪桥、金梭桥等跨河桥,景观灯带五彩斑斓……
地处秦巴山腹地的郧西县,七夕习俗世代传承,被誉为“中国七夕文化之乡”,“郧西七夕”也被列入国家非遗代表名录。连续14年,该县持续打造七夕文化旅游节品牌,将“七夕文化”创造性地转化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一个节日,连续14年“出圈”
8月22日,农历七月初七,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当晚,2023年郧西天河七夕文化旅游节开幕,迄今吸引了逾200万人次的游客。
自2010年以来,郧西县已连续举办14届七夕文化节,不曾中断。该县为何对七夕文化情有独钟?
“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水滴石穿做好一件事。”郧西县委负责人介绍,七夕节会就是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
七夕节起源于汉朝,牛郎织女传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民间成风俗。郧西不仅有中国唯一与牛郎织女神话传说中的“天河”同名的河流——天河,还有金钗石、石公公、石婆婆等极具七夕神话色彩的自然景观演绎印证,加上“请七姐”“放河灯”“比巧工、做巧食”等民俗也世代相传,该县被认为是七夕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承地。
2014年,“郧西七夕”入列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名录,郧西也被命名为“中国七夕文化之乡”。
经历10多年如“七”而遇,郧西七夕文化旅游节打破一个场地、一台晚会、一夕热闹的办节模式,不仅把节会时间延长至两周,范围扩大到全县城乡,内容也扩容成系列活动,成为鄂西北地区知名文旅节会品牌,“天上七夕·人间郧西”文化IP成功“出圈”。2019年,“郧西七夕”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十大优秀案例。
今年8月20日,七夕节前两天,一场七夕国潮音乐节搅热郧西。随后,郧西天河七夕文化旅游节开幕盛典、厦门·郧西新人集体婚礼暨浪漫游、七夕情歌会等19项活动,轮番上演,引爆线上线下。
“满满的幸福!”来自厦门的新人黄丽贵和卢景,参加郧西七夕集体婚礼后说,在郧西不仅实地感受到“七夕文化”的魅力,大家还一起见证中式传统礼仪,非常有意义。
“七夕的文化氛围很浓。”第一次来郧西的陕西游客毛女士介绍,以前听说郧西七夕节很热闹,今年一家人特意开车来旅游,“不虚此行!”
据初步统计,今年七夕文化旅游节期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255.07万人次,同比增长111.3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46亿元,同比增长102.2%;七夕节各类活动视频线上浏览量超4.8亿余人次,直播观看量1.8亿余人次。
一届节会,一个招商大舞台
文化搭台,经贸唱戏。
今年的天河七夕文化旅游节,让郧西招商引资再获丰收。
8月23日,在2023年全国商业企业家活动日暨郧西天河七夕经贸洽谈会上,31个项目现场签约,协议资金236.91亿元。这也是近年来,该县在七夕文化旅游节上签约金额最多的一次。
今年签约的项目中,文旅康养项目最多,达10个,其次为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农产品加工等。
投资规模上,所有项目均在亿元以上,其中郧西县陡岭子抽水蓄能电站(预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项目)、乡村振兴与写生基地文旅项目,协议投资超30亿元;风水光储充一体化项目、玉皇滩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生态农林康养项目、中医药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生态智慧农旅项目等5个项目,协议投资超10亿元;新型燃气管材生产项目、生态木纤素联产生态木浆项目、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项目,协议投资超5亿元。
近年来,郧西县锚定建设“绿色低碳先行区、全域旅游示范县”,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聚焦以生态文旅康养、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态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一主四新”现代产业。借一年一度的“七夕鹊桥”,郧西宣传推介七夕文化的同时,广邀客商实地开展项目考察、洽谈、签约,把七夕文化旅游节办成招商引商大舞台。
“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过千万元。”6年前,被家乡“七夕文化”资源吸引的王华建,回到涧池乡下营村,创办郧西县七夕美人茶专业合作社和公司,发展茶叶基地5000余亩,开发“七夕美人茶”系列红茶产品。
“链”上七夕文化,七夕茶业发展迅速。王华建介绍,目前公司成为国内多家知名企业供货商,并在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2022年收购鲜叶45万斤,生产成品红茶8.5万斤,实现产值2200多万元。
“七夕”助力,节会招商引资规模也逐年扩大。2021年,受疫情影响,该县首次将七夕文化旅游节搬上“云端”,“云签约”项目16个,协议总投资突破百亿元,达125.92亿元;2022年,郧西七夕经贸洽谈暨文旅推介会在七夕文化旅游节期间举行,26个项目线下、线上签约,单个项目均在亿元以上,协议总投资223亿元。
郧西县招商服务中心主任乔涛介绍,2021年以来,该县借助七夕文化旅游节这个招商大舞台,成功签约项目73个,引资总额达585.83亿元,为郧西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
一个文化IP,“巧绣”全域旅游
天河鱼、马头山羊、野香椿……8月21日晚,郧西天河七夕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之一的七夕消费季启动,来自18个乡镇(场、区)的农特产品,在该县文化体育中心广场集中展销。
“明天又要送货来。”来自该县三官洞林区的贺立成介绍,主打产品“天河味道礼包”,里面有芝麻油、土蜂蜜、羊肚菌等八种特产,产品原料源自三官洞天然林保护区,很受游客欢迎。从21日上午9点开始,到当日晚上9点,卖了100多份,收入5000多元。
与此同时,该县启动全域乡镇七夕文化周,在全县乡镇(场)的13家A级景区以及和美乡村示范点,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七夕文化旅游活动。店子镇的首届七夕田螺文化节、关防乡的“农耕文旅·田园沙沟”水乡生活季、湖北口回族乡的歌舞晚会、上津镇的“七夕绣球连姻缘”主题联谊交友活动……一场场活动把一个个山村搅得火热。
同时,借助持续打造“七夕文化”IP,该县实现城乡文旅“软硬件”双提升。在城区,“七夕文化”深度融合到城市建设发展中,鹊桥、七夕广场、七夕大道、牵牛大道等七夕元素,成为小城靓丽风景线;在乡村,“七夕文化”的加持,带动了精品民宿的发展,20多家特色鲜明、品质上乘、服务优质的民宿,被授予“牛郎庄”“织女坊”精品民宿示范店牌匾。
“七夕节期间,房间早早就被预订完了。”位于郧西县观音镇刘家湾村的郎哥民宿负责人杨国会介绍,自从授予“牛郎庄”精品民宿示范店称号,客流量明显提升,8月份营业收入在20万元以上,不仅有郧西周边客人,而且陕西、武汉的游客都慕名而来。
通过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七夕文化”,郧西全面推动了旅游业由景区景点开发向全域旅游发展转变,由单一门票经济向综合产业经济转变,由封闭的自循环向开放的 “旅游+”融合发展转变,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目前,该县已成功创建13家A级景区,以及“天上七夕·人间郧西”“天子渡口·古塞上津”旅游品牌、“南来北往·郧西做东”公用品牌,先后获得“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中国最具魅力文化旅游名县”等称号。(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许应锋 通讯员 邹景根)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