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乡村振兴“浙”里行 湖北省科协考察团学习“大学小镇”核心经验
2023-06-14 18:57:41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李燕责编:魏寒冰

  智力优势如何有效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乡村振兴需要科技、人才等要素如何去赋能?6月12日至13日,由湖北省科协组织的乡村振兴考察团走进浙江省宁波市,对宁波大学探索推行的“大学小镇”乡村振兴模式开展深入调查。本次考察团成员共30余人,主要来自湖北省党政群机关及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媒体等机构代表。

  考察团先后来到宁波大学和宁波市鄞州区东吴镇,通过专家座谈、现场观摩和互动交流等方式,学习借鉴兄弟省份的先进经验,共同探讨多方融合发展、协同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机制,为湖北乡村振兴事业发展注入“智动力”。

湖北省科协学习考察“大学小镇”乡村振兴经验座谈会在宁波大学召开 摄影 少君

  12日上午,在“大学小镇”乡村振兴经验座谈会上,宁波大学党委书记朱达致欢迎词,并向与会代表介绍了该校与东吴镇全面推进校地合作的相关经验。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波大学中国乡村政策与实践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陈剑平教授以《我为什么提出“大学小镇”乡村振兴模式》为题,基于东吴镇实践案例,道出了“大学小镇”的核心要义。

  陈剑平表示,大学理应主动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把学问和办法用在解决基层发展的真问题上,用专家的头脑和智慧帮助乡镇发展,通过“大学小镇”乡村振兴新模式,宁波大学要主动承担起推动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应尽的责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波大学教授陈剑平作专题分享 摄影 少君

  2021年4月,宁波大学中国乡村政策与实践研究院与东吴镇签订合作协议,助推乡村振兴。2022年9月,教育部公布第五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宁波大学“以‘大学小镇’的模式打造共同富裕样板”项目成功入选。该项目充分发挥宁波大学的综合性学科资源和专业人才团队优势,130余名教师深入乡村一线,开展乡村产业、乡村治理、乡村人文等多方面的研究、实践与帮扶,共同打造可供借鉴的乡村振兴模板。

考察团在宁波市鄞州区东吴镇实地考察乡村振兴经验 摄影 少君

  12日下午,考察团一行来到乡村振兴样板点——东吴镇,实地调研“大学小镇”党建联建小白西瓜共富工坊、太白湖文化广场、天童老街、三塘村未来家客厅等地。

  东吴镇邀请宁波大学专业团队进行土壤检测,了解土壤的特性是否适合种植,决定培育上世纪80年代消失的“小白西瓜”。2022年夏天,“小白西瓜”2.0版成功问世,“血统”纯正的种子受到认可。2022年,东吴镇“小白西瓜”种植面积150余亩,今年达到500余亩,一颗种子的复活,带动了农民增收,也让共同富裕看到了希望。

  在天童老街改造项目中,东吴镇与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合作,让一大批年轻的艺术力量沉淀到了老街里,同时邀请专业团队对样本点位进行升级改造,打造具有地域风貌特色的老街,实现了老街新旧风貌的无缝衔接。书店、老钟表店、剃头店、咖啡店、木作店……数十家商铺在两侧开门营业,传统与现代并存,让老街古韵犹存。目前,老街村民自主经营店铺已超过60家,每年吸引游客约20万人次,年均收入达1200万元。

考察团一行实地参观了东吴镇“大学小镇”样板点 摄影 少君

  多元化发展为东吴镇的乡村振兴加码助力。“大学小镇”模式让理论实践与乡村接轨,迅速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今年春天,14位院士齐聚东吴对话“大学小镇”并举行研讨会,同时东吴镇发布十大标志性成果项目,涵盖了共富风景线、文旅品牌、农业、乡村建设、特色文化、特色教育、医疗服务等各个方面。在“大学小镇”模式下,东吴镇乡村振兴有了更宽的发展路径,未来可期。

考察团一行实地参观了宁波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摄影 少君

  13日上午,考察团一行实地参观了宁波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校史馆,并举行了乡村振兴学习总结交流会。与会代表结合湖北发展实际和各自部门的特点,从政策、人才、产业、资金等各个方面探讨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努力凝聚发展共识、形成发展合力,让智力成果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考察团在宁波大学举行乡村振兴学习总结交流会 摄影 少君

  湖北省科协考察团团长陈兴荣表示,考察团全体成员要深入做好调查研究,全面系统了解“大学小镇”乡村振兴模式,将“大学小镇”的相关经验转化为有效举措,为湖北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发展思路。(文 陈婷婷 李蘅)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