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     舆情智库
湖北宜昌:礼敬天下英才 筑牢发展根基
2023-03-29 16:43:25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李燕责编:石丽敏

  宜昌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3月2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1+4”人才政策实施一年来的落实情况及成效,并发布宜昌“1+4”人才政策3.0版。

湖北宜昌:礼敬天下英才 筑牢发展根基_fororder_图片7

新闻发布会现场 摄影 黄翔

  2023年,宜昌市委按照“更加持续稳定的实施现有人才政策,着力聚焦拔尖创新人才、着力规模聚集有效劳动力人口”的基本策略,出台了《关于支持拔尖创新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关于聚集新生代劳动力人口来宜留宜就业创业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人才新政策,同时对《人才分类服务保障暂行办法》《宜昌市产业领军人才“双百”计划实施办法》《宜昌市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办法》等原有政策进行了系统优化和全面升级,共同形成了“1+4”人才政策3.0版。

  《关于支持拔尖创新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围绕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等使用进口高端设备的市场主体,梳理建立“进口高端设备及高净值耗材国产替代产品目录清单”;针对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配套产品、设备、工艺、技术、材料等环节,遴选建立“重点产业配套关键核心技术需求清单”,为拔尖创新人才精准提供研发标的。同时面向全国、全球公布清单需求,常态化开展高端人才和最新科技成果寻访,招引拔尖创新人才团队来宜昌开展“命题科研、定向攻关”,形成“市场需求+拔尖人才+创新创业”的精准科创模式;对拥有革命性、颠覆性技术成果,能够带领一个高端团队、落地一个重大项目、产出一批科研成果、催生一个未来产业的拔尖创新人才,给予最高1亿元项目综合支持,对成效特别显著、产业推动作用特别巨大的,政策上不封顶。

  为解决拔尖创新人才创新创业初期缺资金、难招人、机会少等痛点,宜昌整合形成以在宜央企、市属国企、国有投资平台、龙头民营企业以及事业单位共同参与、高效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创新创业的平台矩阵、“创新航母”,建立健全国有资本扶持拔尖创新人才创新创业机制和容错免责机制,保障拔尖创新人才创新创业活动。

  为破解拔尖创新人才新产品“测试场景”和“首笔订单”两个难题,宜昌明确提出,测试场景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必须无条件提供场景并配合做好产品测试;测试场景在企业的,根据产品测试风险评估情况给予最高50万元补贴。该市支持政府部门、事业单位试用、采购、推广拔尖创新人才(团队)研发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本地企业为拔尖创新人才提供首笔订单合同,将给予最高100万元补贴。

  此外,宜昌将组建“一对一”服务小组,为拔尖创新人才提供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同时简化科研项目管理流程,减少科技项目实施周期内的各类评估、检查、抽查、审计等活动。对于创新人才争取到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宜昌将按照项目资金的10%给予配套支持。

  今年的宜昌人才新政还将中专、技校毕业生纳入人才分类服务保障,全面取消学历、年龄等方面的限制,让政策享受对象覆盖全社会、全年龄段人才。同时推出“宜才码”Ⅱ期服务事项,新增来宜就业储备金、新生旅游卡公交卡、办税绿色通道、城区便捷停车、商圈消费折扣等重点服务事项,让来宜人才更有获得感。宜昌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汪伟介绍,新政在人才对象上已经实现了从博士到中专(技校)的全覆盖,在各类奖励补贴标准和资金投入保障上已经达到现阶段最高水平,政策覆盖面广、系统性强、含金量高,以此把劳动力人口和人才底盘做大,以总量实现宜昌未来人才和人口的结构性优化。

  过去的一年,宜昌市委不断深化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地位,“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管行业必须管人才”成为各地各部门的行动自觉。2022年宜昌共派发5.86亿元“人才大礼包”,真金白银兑现各类政策资金1.01亿元,享受各类政策人才达7.71万人次。该市在全国首创大学生就业住房储备金制度,在全省首次推出创新人才学院等7项政策机制创新,新引进各类人才72637人,引才总量和大学生占比同比增加50%以上。(文 杜元 杜玉婷 周燕琼 陈伟)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