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老外”湖北品味中国春节文化魅力
2023-01-30 10:39:03来源:新华网编辑:李燕责编:石丽敏

  新华网武汉1月28日电 题:新春走基层|“老外”湖北品味中国春节文化魅力

  连迅、余凌云

  兔年至,新春到。在2023年春节前后,来自五湖四海的国外友人在湖北品尝美味、体验民俗,浓厚独特的荆楚年味儿,让他们感受到中国春节文化的魅力。

  结交中国好友,应邀回乡过年

  “新年好!”“拜年啦!”今年春节,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外国朋友雷凯和中国朋友刘传航一起,在湖北郧西夹河镇孙家沟村挨家挨户给村民拜年。雷凯说着流利的汉语,拱手作揖,引来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

“老外”湖北品味中国春节文化魅力

雷凯在湖北郧西夹河镇孙家沟村朋友家过新年。新华网发

  雷凯是坦桑尼亚人,在江西南昌航空大学读大四。留学以来,他在中国度过4个春节,不过以前都是在学校度过。去年暑假,雷凯在社交媒体上认识了郧西籍湖北艺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刘传航。两人聊得很投机,雷凯经常在网上教刘传航英语口语,刘传航也经常给雷凯讲解中国传统文化。去年底,放寒假后刘传航回家过年,便邀请雷凯到自己家体验中国年,雷凯爽快答应了。

  除夕临近,雷凯从南昌出发,坐火车抵达陕西白河县,又过汉江来到刘传航家。在这里,他很快喜欢上了中国春节习俗。1月21日(腊月三十)一大早,刘传航家贴春联,雷凯主动帮忙。撕去门框上旧春联,换上新春联,雷凯亲手在门上贴了一张大大的“福”字。贴春联间隙,雷凯还不忘向刘传航请教贴春联这一习俗的来历。“我明白了,贴春联是古人为了辟邪,又寓意着期盼新的一年红红火火。”雷凯说。

  在这个春节,面条、饺子、火烧馍……郧西的美食让雷凯赞不绝口。特别是饺子,吃了第一顿后,雷凯意犹未尽,主动提出和刘传航家人一起包饺子。“非常开心,真正体验了中国春节。以后有机会,还想到各地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雷凯说。

  把中国当故乡,乐讲宜昌故事

  今年60岁的托马斯是一位美国人,从2009年起一直在湖北宜昌工作,2015年开始在三峡大学担任外教。从2009年至今,每年春节托马斯都在中国度过。逛庙会、品美食、话家常……托马斯说,他的兔年春节过得充实而温暖。

“老外”湖北品味中国春节文化魅力

托马斯在湖北宜昌的学生家过新年。新华网发 陈波摄

  今年春节,托马斯应邀到学生望朝阳家过年。主人们穿上唐装迎接这位特殊客人,托马斯到家后与大家一起包饺子、话家常。午饭前,托马斯提议先“贴福”,在房门上,托马斯亲手贴上了自己带来的“福”字。“作客带个‘福’贴,代表我对学生一家人的新春祝福。”托马斯说,这么多年来自己已经习惯了中国的风俗,在1月7日(腊月十六)—1月17日(腊月二十六)举办的第十五届宜昌•西陵庙会上,他还专门穿着亮丽的唐装去吃风味美食,看非遗绝活表演。

  午饭开始了,鸡汤、腊蹄、牛肉……面对桌上丰盛的菜肴,托马斯熟练地使用筷子,吃得津津有味。边吃边聊,托马斯给大家讲起了自己在宜昌的生活故事。他说,自己刚开始不知道花椒是调味品,就放在嘴里咀嚼起来,结果麻得直打哆嗦。托马斯还透露,自己有个中国名字叫李江龙。“我喜欢中国电影中的李小龙,向往中国文化,宜昌又位于长江之滨,于是便取名李江龙。”

“老外”湖北品味中国春节文化魅力

托马斯夫妇穿上唐装迎接中国新年的到来。新华网发 陈雨诗摄

  这些年来,托马斯已经深深爱上了宜昌,把宜昌称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工作之余,他不忘帮忙宣传宜昌、推介宜昌。“这些年宜昌变化很大,让我看到了家乡的影子。我希望宜昌变得越来越好。”托马斯说。

  看舞龙擂糍粑,尽享民俗之旅

  春节前夕,华中科技大学的5名国际留学生来到湖北大冶龙凤山庄,开启了一场年味浓郁的民俗之旅。

“老外”湖北品味中国春节文化魅力

外国留学生在湖北大冶体验擂糍粑。新华网发 王昱蕊摄

  当天,正值龙凤山年货节开幕,龙凤山庄热闹非凡。在开幕式表演中,随着铿锵有力的锣鼓响起,一条“巨龙”上下飞舞,两头“狮子”跳跃翻腾,让留学生们看得眼花缭乱。“一直听说中国有舞龙舞狮的习俗,今天第一次见到,很震撼。”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李莎说。

  在年货集市,人流熙熙攘攘,物品琳琅满目。留学生们被年货制作现场吸引,纷纷走上前体验擂糍粑、制作印子粑,品尝热气腾腾的炸翻花。李莎在体验了擂糍粑后说:“没想到糍粑就是在这个石臼里,通过两根木棍敲打出来的。太神奇了。”当天晚上,留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擀皮,填馅,把对新年的祝愿统统包进圆滚滚的饺子里。同学们还铺开红纸,握着毛笔,一笔一划写起了“福”字。“福兔贺春,新年快乐!”留学生们为大家送上新春的祝福。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