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是鸟类重要的越冬地、繁殖地和迁徙停歇地。地处武汉市蔡甸区西南部的沉湖湿地,是江汉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泊沼泽湿地,被誉为“水鸟天堂”和“湿地水禽遗传基因保存库”,2013年入选国际重要湿地。2022年11月11日凌晨时分,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日内瓦分会场上,武汉获颁“国际湿地城市”证书。这份荣誉代表了一个城市对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这是多年来无数湿地保护者共同努力的结果,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冯江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冯江 摄影 王科
“它的名字叫沉湖,我第一次知道了在武汉的西南角有那么一大片湿地。”2008年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后的冯江,来到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为一名巡护监测员。冯江14年如一日,坚持湿地生态环境监测、调查和保护工作,成了别人口中的沉湖湿地“活地图”。
“刚来的时候,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没有电视、网络,还经常停水停电……”冯江说,很长一段时间观测站里只有他一个人,《湿地知识》《鸟类辨识》《植物学基础》《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等成了他的枕边书,伴他度过漫漫长夜。
冯江曾经也是一名“观鸟小白”,他靠自学实现了“闻声识鸟”,成为保护区的业务骨干。
冯江(左)与同事正在对保护区内的鸟类进行日常观测 摄影 王科
十几年来,冯江观察到的沉湖湿地鸟类新纪录已有19种。冯江还参加湖北省水鸟同步调查、三江源国家公园水鸟调查等专项鸟类野外调查活动。2013年,他将连续5年的观鸟数据资料整理上交,作为沉湖湿地申报国际重要湿地的重要材料。
为了保护沉湖湿地和在此栖息的珍稀鸟类,冯江和同事驻守在基层站点,白天骑着摩托车,带上相机和望远镜,在湿地巡查。有一回夜晚巡护看不清路,他连人带车栽进了鱼塘。
长期以来,沉湖湿地周边居民“靠水吃水”,以农业种植、养殖为生,一度对保护鸟类的行为不理解、不配合。在巡护时,冯江经常遇到农民“拦路诘问”:“鸟儿吃庄稼,法律不让打鸟,我们怎么办?”
冯江在母校华中农业大学与同学们分享湿地保护工作的心得体会 摄影 王科
2013年,《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出台。武汉市每年拿出1500万元,对因保护湿地和野生动物而遭受损失的农户和单位实行分类补偿。
为了确保政策法规的落实,解决湿地核心区和缓冲区历史遗留的生产经营活动占地问题,冯江和同事们深入周边农户广泛宣传,全面调查梳理,通过限期退养、实施退养奖补政策、帮助养殖户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等人性化做法,全面推动沉湖湿地退养还湖(湿)、生态修复。
在冯江等湿地保护者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沉湖湿地完成退养还湿7.8万亩,修复退化湿地1400公顷,恢复湿地植被110公顷。近几年的水鸟同步调查中,沉湖湿地水鸟种类和数量稳步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极大恢复。前不久,鹊鹞、白尾鹞、白腹鹞、日本松雀鹰、红脚隼等十余种珍稀猛禽,一天之内密集现身沉湖湿地,场面蔚为壮观。
“武汉以我为荣,我为武汉代言。”冯江说,他见证了近年来沉湖湿地保护和修复的突出成效:鸟儿与人们的自然生境共同向好、越来越多的鸟类在沉湖湿地越冬和繁殖、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渠道更为畅通。
扎根沉湖湿地14年,冯江与候鸟结下不解之缘,从“观鸟小白”成长为“行走的鸟类图鉴”,是保护区认识水鸟和植物最多的人员,已为保护区增加了19个鸟种新记录,接连获得“荆楚楷模”“湖北省爱鸟护鸟先进个人”“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文 周雄)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