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     舆情智库
十堰汽车步入“油电并重”时代
2022-12-09 12:23:45来源:湖北日报编辑:李燕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十堰汽车步入“油电并重”时代——2022楚商年会高峰论坛观察

十堰汽车步入“油电并重”时代_fororder_01

重大项目签约成功。(通讯员 刘旻 全正 摄)

  12月8日,2022楚商年会召开,众多业界大佬齐聚武当山下十堰市。

  “十堰汽车产业已经步入‘油电并重’的新时代,未来必将成为全国有影响的战略新兴产业基地之一。”在当天召开的2022楚商年会系列高峰论坛上,十堰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如此表示。

  “十堰造”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

  “十堰因车而建,发展新能源汽车具有良好的产业前景。”12月8日,绿色低碳发展高峰论坛,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作专题演讲,对十堰新能源汽车寄予厚望。

  十堰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于2015年,现已形成以东风商用车、东风华神、东风小康、易捷特、三环汽车等企业为主的新能源整车研发生产格局。目前,全市具备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资质企业达8家。截至今年三季度,该市累计产销新能源汽车18.46万辆。

  新能源汽车,为何产销两旺?

  参加高峰论坛的业内人士透露:“需求旺盛,技术先进。”

  十堰制造的新能源汽车部分创新成果,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其中,东风商用车在业内率先推出18吨纯电动全系列环卫底盘,持续多年位居中重卡纯电动环卫底盘行业第一,占环卫电动化市场份额46%。东风特专通过自主创新,与全球领先的氢燃料电堆动力系统生产厂商合作,开拓氢能整车研发生产,实力位居国内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前列。

  此外,湖北维斯曼新能源科技公司研发的燃料电池涡旋式空压机,利用无油涡旋核心技术,完成了2年满载试验运行,可满足氢燃料电池堆对压缩空气的要求,并替代进口。

  新能源项目扎堆,总投资逾百亿元

  “十堰依托传统油车这一产业基础,形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即便是在动力电池环节,也较快地补上了‘短板’。”十堰市经信局人士介绍,近年来,该市已建、在建或将建的新能源汽车相关项目,总投资逾百亿元。

  其中,位于张湾区的远景零碳智能电池产业园,项目一期投资60亿元,主要建设20G瓦时高端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首条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电池包产线已于9月30日投产。

  丹江口市正威新能源智造产业园,由世界500强深圳正威(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其中一期工程投资110亿元,主要建设年产5G瓦时磷酸铁锂高比能电芯及盒体、3万吨高端锂电铜箔等功能板块。

  郧西县,年产3G瓦时新能源锂电池产业基地建设热火朝天,6条国际领先的动力电池生产线投产后,年可实现产值30亿元;竹溪县,力莱高端锂电池生产技改项目快马加鞭,投产后可生产超低温锂离子电池;郧阳区,昊塑科技新能源产业园一期锂离子材料项目投资约18.6亿元,可年产9.6万吨锂离子材料。

  楚商年会绿色产业等论坛介绍,十堰东风力神、猛狮、东实大洋、亚新等一批传统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也陆续投入新能源汽车发展大潮。

  协同创新抢占“新能源”风口

  高峰论坛上发布的信息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连续七年位居全球第一,现阶段加快发展意义重大。

  “底特律的没落,值得传统汽车城市引以为鉴。”在绿色低碳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张永伟呼吁,在众多的城市竞争中,十堰要把发展整车企业和整车集群摆在首位。

  曾在十堰工作、生活过的苗圩,则对该市发展新能源汽车,提出了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引进高素质人才队伍、构建技术创新生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等四点建议。

  他认为,要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用户充换电的便利性,减少用户里程焦虑;通过人才的带动,实现资源向十堰集中;支持东风商用车等“链主”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发挥创新链集聚效应。

  据了解,十堰市规划,加快构建“纯电动为主、氢燃料示范、智能网联赋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格局,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30万辆,其中乘用车达23万辆,产值达550亿元,整车产品智能化应用达到50%,产业规模、品牌影响和技术水平进入国内前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夏永辉 通讯员 周玉娟 程学雨 刘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