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重要时刻,本报推出“喜迎二十大”系列专栏,充分报道全省各地各部门以优异成绩和昂扬精神风貌迎接党的二十大的实际行动,反映人民群众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衷心拥护、对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热切期盼,敬请关注。
紧扣国家战略需求,让五星红旗在月球上保有不褪色的“中国红”;瞄准科技前沿,研发我国首个原子量子计算云平台;推动成果走出实验室,落地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人值守的大坝GPS自动监测系统……
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陆续出台多个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科技界、经济界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显著提升,推动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实现转化应用,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了量质齐升的良好局面。
据统计,2021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000亿元,相比2012年,增长了近10倍。
改革 蓄好创新“源头活水”
“看!这面五星红旗是嫦娥五号带上月球国旗的同款,在月球表面正负150摄氏度的温差下,依旧保有不褪色的‘中国红’。这是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院士研发的新型纺纱技术。”
“这辆铁路道轨检查仪来自武汉大学刘经南院士团队,可以在高速运动时精密测量,精度达到亚毫米,将测量效率提高了30多倍。”
……
8月18日,位于湖北省科技馆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成果展上,湖北科技成果转化亮点纷呈,观者自豪满满。
在湖北,刘经南院士研发成果——世界上第一个无人值守的大坝GPS自动监测系统,也转化落地了。徐卫林院士与有关医疗机构合作,研发织物结构人造血管,解决了硬质材料人造血管与人体匹配顺应性低、缝合性差、易形成血栓的难题。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这十年,湖北陆续推出“科技十条”、“新九条”、科技强省建设“1+4”等政策文件,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科技成果评价、科技人才评价等改革试点,推动“揭榜挂帅”、“赛马择优”、重大科技项目首席科学家制等一系列科技项目管理改革,共促一批批科研成果在荆楚大地密集转化。
2012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34.58亿元。2021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突破2000亿元,达到2111.63亿元,位居全国第七、中部第一。10年增长近10倍!
突破 将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
一台新能源汽车白车身,多久可以焊接完成?
在华工科技自主研发的激光加工装备及激光自动化焊接生产线上,最快仅需43秒!
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华工科技用15年时间研发出的高质高效激光加工装备及激光自动化焊接生产线,打破了国外垄断,目前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0%。
作为科教大省,湖北科研基础厚实。目前,湖北拥有3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0所高校、3600多家科研机构、160多万在校大学生。
这十年,湖北以重点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以关键技术为切入点,以企业为主体,不断强化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将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推动高水平、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近日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1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显示,武汉7所高校进入科技成果转化百强高校,包括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工程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
现今,湖北聚焦光电科学、空天科技、生物育种等优势领域,分别由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牵头,联合高新技术企业等优势力量,组建10家湖北实验室,产出、转化一批原创成果。
揭榜 推动科技成果“变现”
7月,东风汽车公司自主设计科技成果“智能汽车电子外后视镜——车慧眼”挂牌成交。这是东风公司首例公开挂牌科技成果,也是在鄂央企科技成果首次在湖北技术交易所公开挂牌交易成功。
把企业需求挖出来,把高校院所科研成果推出来。近年来,我省持续开展“联百校 转千果”科惠行动、“鄂来拍”“鄂来揭”等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科技成果集聚效应加快形成。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对接活动10余场,展示推介科技成果3400多项,被上百家企业“认领”。
今年,省科技厅发布“揭榜制”科技项目83项,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踊跃“揭榜”。据悉,“揭榜制”科技项目在湖北已经开展三年,先后面向全社会征集项目需求1424项,发榜312项,揭榜成功154项,对87个项目给予900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合计撬动企业投入9.1亿元,财政资金撬动放大10倍以上。
在武汉联影生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国内首台9.4T超高场磁共振成像系统正是“揭榜制”成果之一。通过“揭榜制”项目,武汉联影生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研究院深入合作,完成我国超高场动物磁共振成像从无到有的突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文俊 通讯员 赵鋆冲 江婷)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