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     舆情智库
2022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将在武汉经开区举办
2022-06-13 17:26:37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李燕责编:胡晓萌

  6月10日下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武汉经开区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宣布,2022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暨首届中国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大会将于6月27日至29日在武汉经开区举行。

2022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将在武汉经开区举办_fororder_图片11_副本

新闻发布会现场 摄影 孙晓飞

  据悉,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每年举行一次,是中国汽车产业最具权威性、最具影响力的行业盛会之一,今年首次选址武汉。第20届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暨首届中国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湖北省人民政府、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联合指导,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武汉经开区管委会、武汉智能汽车产业促进会承办。

  付炳锋介绍,本届大会以“融合创新 绿色发展——打造中国汽车产业新生态”主题,将举办1场战略峰会,1个大会主论坛,6个分论坛及多场活动。大会将聚焦“汽车强国目标下的汽车供应链新生态建设”话题,围绕双循环、统一大市场、疫情防控常态化、新能源智能网联新生态、供应链安全及布局等当前行业热点进行深入研讨,邀请深耕汽车行业多年的企业领袖、顶级专家、政府部门主管领导等共同把脉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未来发展方向。

  “本次大会选址湖北武汉、并在武汉经开区举行,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我看好武汉经开区从‘中国车谷’迈向‘世界车谷’。”在回答媒体提问环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副总工程师许海东介绍,以湖北为核心的中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基础雄厚、优势明显,交通区位优势突出,是我国六大汽车产业集群之一,汽车及配套零部件产业链完整,特别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已形成涵盖上中下游产品的相对完整产业链。

  许海东表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大会将结合武汉经开区汽车产业发展特色和转型需求,引导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等优质项目和高端人才加速聚集,着力拓展产业新生态,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动能,助力湖北武汉抢占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新高地,助力经开区打造“中国车谷”新名片。

  逐鹿三国古战场,策马汽车新赛道。新闻发布会上,武汉经开区工委委员刘茂华代表武汉经开区,向国内外优秀的汽车供应链企业和研发机构发出“车谷英雄帖”。

  “因车而建、因车而兴”,武汉经开区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成为国内汽车制造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在不到500平方公里范围内,已落户9家整车企业,13个已建和在建整车工厂,500余家美、英、日、德、法等世界知名零部件配套企业,“国家队”“新实力”“新势力”车企在携手并进,在国内汽车强区(县)中排名第一方阵。

  武汉经开区还是中部汽车产业创新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住建部“智能网联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试点、交通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信部“智能交通与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等三大国家创新使命在此叠加,建成了目前国内最长的106公里车路协同开放测试道路和场景最丰富的封闭测试场。

  武汉经开区有信心、有决心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的新赛道上抓住新机遇、赢得新优势,从“中国车谷”迈向“世界车谷”。刘茂华介绍,力争到2025年,全区汽车产量突破160万辆,产业产值达到6000亿元规模,助力湖北省成为比肩广东、上海的全国汽车强省前三强;进一步加快汽车产业转型步伐,聚合小鹏汽车等“新势力”、岚图和路特斯等“新实力”车企优势,推进东风本田新能源工厂、猛士科技等重大项目落地,用2到3年的时间,形成13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产能,L2级车型渗透率提升至50%以上,实现L3级辅助驾驶量产装车;力争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新赛道上进入第一方阵;将进一步构建完善的汽车产业生态,以军山为核心打造智能网联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的“双智”之城,形成“研发+测试+量产”的创新生态链。

  刘茂华介绍,面对疫情影响导致的汽车供应链断点、堵点,武汉经开区将着力化危为机,大力推动零部件产业近地化配套、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创新,全力建设自主可控、安全稳定的汽车产业链、供应链。

  发布会还向媒体通报了2022年5月全国汽车产销数据及经济运行情况、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月度数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等。(文 张永良 李金友)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