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武汉市第一医院新院区主体结构已封顶,预计明年3月投入使用 盘龙城百万居民家门口可享三甲医疗服务
盘龙城新院区整体规划鸟瞰图。
武汉市第一医院盘龙城院区主体结构已经封顶。
盘龙城院区一期有望明年3月投入使用。
整个盘龙城地区暂无一家三甲医院,是当地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5月21日上午,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盘龙城院区项目传来好消息,该院区一期项目主体结构封顶,预计2023年3月投入使用,将填补该地区没有三甲医院的空白。
位于盘龙城开发区(临空经济区)腾龙大道与盘龙二路交会处的武汉市第一医院盘龙城院区,毗邻后湖,滨水而建,是武汉北部新城组群内首家集现代化、智能化、节能环保为一体的花园式三甲综合性医院,占地面积152亩,总建筑面积27万㎡,建成后总床位数将达到1200张。
■ 与主院区同质化管理,配备空中救援基地
该院基建项目专班总负责人、副院长吴文莉介绍,医院遵照“整体规划,两期建设”步骤,扎实推进盘龙城院区建设项目。其中,一期项目于2020年12月破土动工,建筑面积12.3万㎡,建筑群以中央花园衔接,呈枢纽式构架,门(急)诊楼、医技楼按总规1200张床位一次性建成,住院部一期开放床位680张,配备地下停车位1302个,绿化率达40%。
据了解,该院盘龙城新院区与利济路主院区实行同质化管理。门诊将设置皮肤科、消化内科、肾病科等国家、省市级重点专科50个,与主院区保持一致;急诊配建空中急救停机坪,将与120联动打造“空地紧急救援基地”;住院部一期将开放神经内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儿科等23个专科病房,其中手术科室床位占比超四成。
日前,武汉市发布了区域卫生规划(2021-2025年),提出要在“十四五”期间做强市办中医类医院,推进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盘龙城院区和中医药传承中心建设。“规划中要求,有条件的医院建设医疗直升机停机坪或者临时起降点,建成空中急救站,我们未雨绸缪,提前规划,走在了前面。”武汉市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魏力说。
魏力表示,盘龙城开发区是正在规划建设中的武汉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人口聚集与医疗需求与日俱增。市一医院全力推进加快新院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医疗服务功能布局,尽早为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及周边地区百万居民提供优质、高效、温暖的医疗服务,充分彰显公立医院公益性。
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人称,市一医院在盘龙城布局,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有效扩容和均衡布局。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全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能力。平时,盘龙城院区作为综合性三甲医院服务周边百姓;一旦进入应急状态,可迅速转换角色收治患者。对提升新城区医疗救治能力,完善平急结合、分级分类救治、中西医并重的重大救治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 综合实力、医疗服务能力跨越式双提升
据了解,随着盘龙城院区项目的顺利推进,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将加速形成利济路主院区、盘龙城新院区与盘龙康复医学中心、汉西血液透析中心一院四区“1+1+2”的空间布局。未来两年,该院医疗业务用房面积有望倍增至38万㎡,开放床位将增至3800张左右,医院综合实力与医疗服务能力将得到跨越式双提升。
魏力介绍,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市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医院战略性拓展业务空间优化医疗服务。除了正在建设的盘龙城新院区,目前该院利济路主院区正在抓紧建设一栋建筑面积5.7万㎡、开放床位720张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应急救治中心;相邻的跃进片22.6亩医疗规划用地上,正在规划筹建皮肤病专科大楼,打造全国顶尖皮肤病特色专科;距离盘龙城院区3公里外的盘龙康复医学中心内,中医药传承中心建设项目即将竣工。
■ 创建“江城最温暖医院”化解就医堵点难点
在提升硬件的同时,武汉市第一医院聚焦“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将医疗服务品质作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挖掘,持续创建“江城最温暖医院”。正在实施的“三树成林”医学人才培养工程,皮肤感染和免疫实验室纳入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序列,以DRG付费为牵引的医院综合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互联网医院线上诊疗服务覆盖全国,智慧医院建设打通就医服务“最后一米”等,着力化解群众就医过程中的堵点、痛点和难点。
1927年春夏之交,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湖北省总工会建议创设武汉市立医院。同年10月,位于汉口保华街吉星里(现中山大道与南京路交会口附近)的“汉口市立医院”正式开诊,成为湖北省第一所公立医院,这便是武汉市第一医院的前身。
历经95载建设发展,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从建院之初的医护20余名,病床20张,发展为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年均服务患者逾300万人次。目前,该院正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朝着“五年重塑 十年跨越”打造全国中西医结合高地的目标奋力前行。(文/刘璇 张梦石 谯玲玲)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