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     舆情智库
湖北绘制灾害综合防治“一张图”
2022-05-05 10:05:53来源:湖北日报编辑:李燕责编:石丽敏

  在防灾系统“一张图”功能中,湖北省长江流域沿岸重点隐患点和灾害风险点清晰标出,根据雨情分析,水情发展变化趋势,组织人员提前拉网排查,将隐患消除在萌芽中,这是我省前期进行自然灾害风险普查积累的数据运用。

  “防灾减灾工作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的重要论述久久回响。

  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湖北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正努力构建统筹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自然灾害防治体系,着力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摸清风险底数

  绘制灾害综合防治“一张图”基础在于摸清风险底数。2020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打响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发令枪,对我国自然灾害和抗灾能力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健康检查”。六大类22种灾害致灾信息,1978年至2020年的历史灾害数据,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和环境等承灾体,也是重点摸排对象。

  湖北地处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多样,自然灾害多种多样。根据点多面广的自然灾害现状,湖北省同年9月明确本省自然灾害风险普查的目标任务、普查对象、范围、内容、时间安排、组织机构。公安、咸安、夷陵3个县区成为国家试点地区。

  在2009年前国家自然灾情管理系统尚未建立,灾害数据散落在各个部门的纸质历史资料里。而多数部门办公地点和负责人员几经变迁,纸质资料保存不易,查询难度极大。一手资料获取的关键在基层,而部分群众初期对普查意义不理解,抵触入户调查。

  面对种种挑战,湖北强化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强化宣传培训,依托技术支撑,管控核查质量,推动该项工作稳步向前。试点县区率先破题。公安县实行分工负责、分解任务,统筹行政干部、技术支撑力量、基层人员三位一体抓普查。咸安区采取市区联动抓普查,较好解决行业数据汇集难的问题。夷陵区采取普查业务与宣传工作同步谋划、同步展开的办法。此外,湖北省另外选择部分县市开展省级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普查工作的“湖北模式”。

  省普查办专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院长吕新彪说,湖北省灾害综合防治“一张图”逐步有了底色,如何让海量的数据更好地发挥预判作用,是一道绕不开的必答题。

  筑牢安全基础

  在武汉,“天地空+地下一体化”的城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已成为现实,可实现对城市安全态势的实时监测、突发事件态势显示以及应急资源集中可视化管理,通过三维可视化的“一张图”,通过大数据分析,利用风险评估模型、人工智能和知识图谱等技术,实现对灾害趋势推演、灾害仿真与损失预测,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武汉已建成的数据库为湖北省其他地区提供了范例。建立综合风险隐患数据库,国普办要求与我们前期规划不谋而合。”湖北省普查办软件组组长、省应急管理厅科技和信息化处副处长陈莉说,“猜中考试题”绝非偶然。

  2018年3月,应急管理部成立,同年11月,湖北省应急管理厅正式挂牌。新组建的应急部门,整合了安全生产、防灾救灾、应急救援等多项职能,而以往基本只有针对单一灾害的模型和预案,无法满足监测多种灾害、进行综合研判的需求。省应急厅前期已在规划着手建立一个综合数据库。

  通过此次风险普查,湖北省一方面通过将各部门的灾害风险监测数据汇聚,对不同时段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进行监测分析,另一方面,首次尝试在系统上应用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数据服务,打破了灾害监测的空间和时间限制。

  4月8日,全国风险普查成果应用交流会召开,湖北省第一个进行了交流发言。依托自然灾害公路水路承灾体风险点数据,湖北省结合公路路网优化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专业应急队伍布设等资源布置;利用灾害隐患数据,湖北省对天门、孝感、恩施三地通用机场工程建设选址进行断层分析出具意见,保障国防安全和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当阳市政府将自然灾害评估结果作为省级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选址的重要依据之一。

  “‘一张图’建设正在深度推进,数据聚合碰撞将会迸发难以预估的能量,筑牢湖北省安全基础。”省应急厅相关负责人充满期待地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雯洁 通讯员 殷峻)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