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武汉经开区老旧工业园变身人工智能科技园
2022-02-15 09:23:36来源:长江日报编辑:李燕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更智能 产业企业“腾笼换鸟”,30余家数字经济创新企业入驻 老旧工业园变身人工智能科技园

武汉经开区老旧工业园变身人工智能科技园_fororder_01

武汉经开区人工智能科技园园区环境优美。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武汉经开区老旧工业园变身人工智能科技园_fororder_02

在武汉经开区人工智能科技园,东软睿驰汽车技术公司员工正在工作。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武汉经开区老旧工业园变身人工智能科技园_fororder_03

智能立体停车库可停放1000余辆车。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武汉经开区老旧工业园变身人工智能科技园_fororder_04

  2月14日下午,长江日报记者来到武汉经开区人工智能科技园,一排排崭新的科技研发楼前,数辆无人驾驶巴士正缓慢行驶。

  “以前这里是一个老旧工业园,现在‘腾笼换鸟’成为人工智能科技园。”武汉经开区人工智能科技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冯良告诉记者,经过3年多时间改造,园区现已竣工,共16栋科技研发楼。

  据介绍,目前园区内入驻了包括东风自动驾驶领航项目、车百智能网联研究院、百度云智学院等30多家企业。

  ■ 腾退落后产能企业,吸引30多家人工智能领域企业入驻

  “武汉开发区人工智能科技园由拥有20多年历史的沌阳街民营科技工业园一区改造而成。”冯良告诉记者,沌阳街民营科技工业园一区设施陈旧,园内企业多为作坊式小型企业,产业形态落后,部分厂房闲置,成为存放货品的仓库。

  2018年,武汉经开区人工智能科技园项目启动改造。曾经的17万平方米的老旧工业园以“腾笼换鸟”的方式,华丽变身为26.5万平方米的现代科技产业园。

  改造后,老企业都去哪儿了?工作人员介绍,一批企业被淘汰,一批企业转移。对70家工艺落后企业,以租约到期方式完成腾退,盘活低效用地。对13家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则妥善安置到经开区内其他园区,为新兴产业腾出空间。

  在园区招商中心,记者看到信息牌上写着目前园区的企业入驻情况。第一批入驻企业30余家,其中包括东风自动驾驶领航项目、车百智能网联研究院、华为(武汉)智能网联车创新中心、百度云智学院等人工智能企业。

  园区新竣工,为何吸引如此多人工智能企业?工作人员介绍,经开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带动了头部人工智能企业集聚,进而吸引产业链企业入驻。

  武汉智云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公司主要研发为汽车进行喷涂的智能机器人。“这里有很多车企,对我们来说,能更快知道车企的需求,与其合作的时候也更方便。”

  ■ 人工智能企业聚集,组成智能网联汽车全生命周期产业链

  园区内,记者看到一排墨绿色的透明小巴在道路上缓慢行驶。冯良告诉记者,这是园区内武汉轻舟智航科技有限公司的无人驾驶巴士正在去往自动测试路段。

  在道路的两侧,停靠的车辆上也有不少车顶安装了激光雷达。冯良说,这是园区内的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等企业在进行数据测试。“我们规划了五大产业组团:智能网联组团、工业互联网组团、自主可控信创组团、AI云娱乐组团、智慧生活组团,组成智能网联汽车全生命周期产业链”。

  在路上,记者还看到了基于百度Apollo平台研发生产的4辆阿波龙无人驾驶载人小巴和数十辆新石器无人驾驶零售车、短途物流车、快递车、保洁车、安防车。这些无人驾驶车组成了无人驾驶园区车群。

  工作人员说,园区内的阿波龙无人车将根据百度采集的线路图在园区内进行自动无人驾驶,为园区入驻企业的员工提供代步服务,同时11台小型功能无人车也将提供商品售卖、快递送达、卫生清洁等服务。

  ■ 新建13层智能立体车库,为入驻企业扫除后顾之忧

  冯良说,未来5年,园区将围绕发展“数、智、网、端”产业,大力引进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等细分领域的优质项目,力争实现入驻企业超过200家。为此,园区在为入驻企业提供服务上下足了工夫。

  与其他园区不一样的是,园区新建了一座高达13层楼的智能立体停车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园区内大多数企业与汽车产业链相关,对停车位的需求较大。为此,园区花费1年多的时间修建了这座多达1186个机械车位的立体车库。

  “即使把车停放在最顶楼,使用者只需在园区APP上操作,90秒内就可以将停放的车辆取出,同时,车库还根据SUV和轿车的大小为它们作了分类,使用者只需要根据车位前的屏幕提示即可把不同车型停入对应的车库内。”项目部人员说,希望充足的车位为入驻的企业扫除后顾之忧。(长江日报记者郝天娇 通讯员杨泽铎 冯良)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