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宜昌人与江豚的不舍情缘——为了“长江的微笑”更灿烂
2022-02-14 10:52:45来源:三峡日报编辑:李燕责编:石丽敏

宜昌人与江豚的不舍情缘——为了“长江的微笑”更灿烂_fororder_01

图为2月9日江豚救援现场。三峡日报通讯员 杨河 摄

宜昌人与江豚的不舍情缘——为了“长江的微笑”更灿烂_fororder_02

小朋友在西陵一路江边“江豚广场”用大口径望远镜观看江豚。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黄翔 摄

  2月9日12时10分,在宜昌城区长江葛洲坝水域,两名江豚摄影爱好者蹲守拍摄时,发现一只江豚尾部被绳索缠绕,无法脱困,当即拨通市渔政监察支队电话。市渔政监察支队救援人员乘冲锋舟赶到江豚受困处,剪断绳子,将江豚平安放归长江。这场历时20分钟的生死营救,再次引发宜昌人对江豚的关注,央视新闻也予以重点聚焦。

  江豚“憨憨的模样”“独有的笑容”让宜昌人为之倾倒,市民在观景平台上观测、摄影爱好者执着跟拍、公益志愿者组织大力宣传、“长江卫士”和退捕上岸渔民贴心守护……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几位宜昌“江豚粉”,讲述了他们观江豚、爱江豚、护江豚的故事。暖暖的爱心、满满的诚心,展现了文明宜昌人守护长江母亲河、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决心和恒心。

  8年 风雨无阻跟拍“精灵”逐浪

  2月11日上午8时许,葛洲坝一号船闸下游波光粼粼的江面上,5只江豚时而跃出水面逐浪而行,时而来回翻滚跳跃,好不自在。

  “咔咔咔咔咔……”早已等候在江边、64岁的杨河迅速按下相机快门。看着回放的他点了点头:“有一张拍得还可以!”

  在众多江豚摄影爱好者中,杨河可谓是“老资格”了。2014年,他第一次拍到了一度从人们视野中消失的江豚在宜昌江段的踪迹。从2019年9月开始,他就将跟拍江豚作为了日常“工作”,自带干粮,日升日落,少有间断。

  “最开始时宜昌江段的江豚仅有2至3只,到现在已经有了17只左右常驻宜昌。”说起风雨无阻跟拍的初衷,杨河表示,江豚是长江生态环境的“晴雨表”,不仅希望用镜头展现宜昌长江大保护的成果,展现“水中大熊猫”的风采,更希望用影像记录江豚的行为习性等,为下一代留下点东西。

  在杨河的镜头中,“江豚全家福”“母子同游”“捕鱼微笑”“喜入洞房”等一一跃然眼前。拍摄的近10万张照片,他仅留存了近万张精品照片,而且每张照片上都细心备注了当时的水位、流量等,从去年开始,还增加了水温一项。

  长年累月的拍摄,让杨河对江豚的活动轨迹及生活习性十分了解,其留存的许多影像更颠覆了对江豚的传统认知。“以前普遍认为江豚吃尺把长的小鱼,但我跟拍时发现江豚可以吃4至5斤重的鱼,专家看到照片后都感到惊奇。”

  2021年2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长江江豚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当年10月,第三届“长江江豚保护日”系列宣传主场活动在宜昌举行,杨河受邀参加了活动。

  其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丁主动找到杨河,希望其能提供江豚影像作为科学研究依据。

  “今后也会坚持用镜头记录下去。”看着不时一跃而起的江豚,杨河轻声说。

  与退休的杨河不同,57岁的江豚摄影爱好者杨治吉还在上班,但他从2019年10月开始,就利用午休及周末、节假日时间跟拍江豚。

  “宜昌江段的江豚日益增多,是宜昌实施长江生态修复、十年禁渔,城市生态环境优化的最好佐证。”杨治吉说,拍摄江豚就是想记录宜昌的生态环境变化,用可爱的江豚呼吁大家行动起来,爱护自然环境,保护生态,携手共建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

  通过拍摄观察,杨治吉发现,最开始江豚在镇江阁一带活动,后来又出现在葛洲坝紫阳段,去年城区长江段水域江豚分为了两拨,一拨在胭脂坝附近,一拨在江南紫阳段活动。“葛洲坝船闸以下水域常年在此栖息约有8、9只,又分成两个家族在活动。”

  “江豚活跃度与天气、气压等有关,晴天时活跃度明显更高一些,阴雨天、起风天不喜欢露头。 ”杨治吉说,一般夏天早上5至7点、中午1至2点、下午4至6点,冬季上午7至9点,下午2至3点,江豚会集体捕食,好观察拍摄一些。尤其是有船只快速通过,江豚会受惊扰,跳出水面的机率增大,是跟拍抓拍的好时机。

  2020年,杨治吉与杨河因为志同道合而结识,其后经常相约一起拍摄江豚。“目前全国要拍摄江豚,最好的地方是宜昌和南京,宜昌更好拍。”杨治吉笑着说,宜昌也吸引了众多来自北京、武汉、江西、江苏等地的摄影爱好者。

  杨治吉说,在繁华的城市中,看着一群群江豚在清澈江水里,时而跳跃,时而水中翻滚,时而捕鱼,特别是有顽皮的江豚捕鱼后将鱼顶在脑袋上炫耀,大家都开心羡慕不已,感慨宜昌人太幸运了。相信今后宜昌江段的“微笑天使”们会越来越多。

  10年 长江卫士“代言”江豚保护

  10年前,因为工作的关系与长江江豚结缘后,市渔政监察支队副支队长莫宏源就被这种带着微笑的长江精灵深深吸引,亦为江豚濒临灭绝的危险处境揪心不已。为保护拯救江豚,莫宏源义无反顾,奔走呼号,还曾获评2018宜昌十大民选新闻人物“长江卫士”。

  2月12日下午,记者在城区渔政码头见到莫宏源的时候,他正在监控室里和技术人员一道对长江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升级维护。“这些‘天眼’极大震慑了违法捕捞行为,是保护江豚的强大技术支撑。”莫宏源一边忙碌一边对记者说。

  莫宏源是四川南充人,2011年,他从部队转业后分配至宜昌市渔政处(2017年更名为渔政监察支队)工作。为了摸清长江江豚“家底”,2012年,农业部、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多家单位联合组织了一次大规模江豚科考活动,莫宏源受单位安排参加了此次科考。在安徽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莫宏源第一次见到了长江江豚。“它离我很近,憨憨的模样有趣极了,特别是独有的笑容让我一见难忘。”

  沿江所见所闻,江豚生存艰难,莫宏源的心情异常沉重。专家们经过数据分析,长江江豚数量已不及大熊猫,极度濒危。

  科考结束回宜后,莫宏源常常利用业余时间,研究江豚的生活习性、迁移路线等,向业内专家学者请教江豚保护知识,逐渐由一个门外汉转变为“江豚通”。

  在点军区胭脂坝江段,常年生活着几头江豚,是江豚在宜昌境内江段活动的一个主要区域。但那时江中渔网密布,渔船穿梭。“长江江豚是珍贵的动物,不能让它们在我们手里灭绝!”一次次不厌其烦向渔民们宣传保护江豚的重要性,争取理解和支持,同事们都笑称莫宏源是长江江豚的“代言人”。

  莫宏源还精心制作了视频图文课件,经常在社区、学校、企业等处宣讲,让大家认识了解江豚,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保护江豚的行列。

  在了解到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有渔民退捕江豚协助巡护项目后,莫宏源积极向该组织申请,于2018年7月成立了宜昌江豚协助巡护示范点,并选拔吸纳了6名退捕渔民加入,有效补充了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力量。

  2020年7月,宜昌江豚保护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长江“十年禁渔”正式实施,莫宏源和众多江豚保护志愿者的劲头更足了。

  去年10月,第三届“长江江豚保护日”系列活动在宜昌举行。其间,大家对宜昌是现今国内江豚最佳观赏地的评价,让莫宏源颇感自豪和欣慰:“全市上下多年来的重视和努力得到回报,看江豚已成为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

  “保护好长江江豚,就是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我们责无旁贷”,莫宏源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让“长江的微笑”更灿烂。

  4年 退捕渔民乐当护渔“先锋”

  传说中,有一个可爱的女孩子,看见渔民捕不到鱼,生活困苦,就勇敢地跳入水中,把鱼赶到了岸边。她自己却化身为江豚,守护着江边的渔民……

  这是刘承林小时候,渔民父亲给他讲的故事。

  “那时候捕鱼很容易,一个渔民能养活一大家子人。江豚也很常见,一二十头成群结队的,不怎么怕人,经常跟着我们的船跑。”

  时光如水,刘承林慢慢长大,从事了水产养殖、专业捕鱼,却发现一切都变了。“捕鱼越来越难,跑一天,油钱都赚不回来。”

  为什么会这样?江豚不守护我们了吗?

  刘承林困惑时,科考数据给出了答案:2011年,长江江豚数量约有1200—1500头;2013年,长江江豚被列入INUC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18年,长江江豚数量为1012头……

  2018年1月1日起,宜昌中华鲟保护区率先实现全面禁捕,渔民全部转产安置。

  “那时候我才清醒,是自己的行为伤害了江豚,伤害了这些可爱的生灵。”刘承林满眼懊悔。

  同一时间,“稻草圈圈”生态环保公益中心理事长刘敏也四处奔走,争取到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阿拉善SEE长江项目中心宜昌分中心的支持,启动了宜昌江豚协助巡护试点项目。

  “我第一次在镇江阁看到江豚时就觉得好可爱。”刘敏说,后来知道这是白鳍豚灭绝后长江仅剩的淡水豚类,就决定要保护这种可爱的生物。

  协助巡护项目的主要参与者是转产渔民。他们熟悉水性,稍加培训后就能协助渔政,保护江豚,反哺长江母亲河。刘敏认为,这种“反转”比常规的宣教更具说服力。

  2018年,当了23年渔民的刘承林也觉得这是个机会,认真接受培训,很快,他就和其他5名退捕渔民一起成了首批“护渔人”,在葛洲坝至伍家岗长江大桥之间开展巡护。

  这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尤其是刚禁渔时,有的人意识没转变过来,不听劝阻,多次与巡护队发生争执。

  2019年夏的一天,刘承林接到消息,在点军区艾家镇蹲守。凌晨一点时,他发现一个光膀子的人,就上前询问。对方神色慌张,一不小心就露出了藏在身后的电鱼设备。刘承林一把抓住“背包客”,亮出了巡护证。电鱼者想跑,刘承林不认,双方扭打了三个回合,最后刘承林体力不支,还是让电鱼者跑了。回去后,刘承林才发现自己手臂、脚踝都擦伤了……

  但他从来没怕过,因为坚信自己做的是对的,因为,江豚又回来了!“现在葛洲坝船闸、胭脂坝都能频繁的看见江豚……”说起这些新变化,刘承林语速加快,眼里有光。

  四年来,巡护队从6人扩充至10人,累计巡护超过12万公里,协助渔政查获电捕鱼等案件20余起,没收违规渔具、钓具超过5000件。

  参与了宜昌江豚协助巡护试点项目的刘敏,深深感受到守护江豚不是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组织的事情,需要社会共同参与,一起保护长江江豚,守护生命长江。(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时刚 杨婧 揭兴伟 通讯员 汪琦 卞亮)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