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襄阳市人社局获评第三届湖北改革奖(单位奖)。该局在全国率先推出政务服务“管理权、经办权、监督权”重构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
2020年以来,襄阳市人社局通过对业务窗口人员、设备、资金进行全面整合和赋权、削权、控权,重构管理权、经办权和监督权,打造“前台受理、后台审批、统一出件”的业务流程。“三权重构”后的襄阳人社服务大厅在湖北政务服务网办事群众“好评率”始终保持99%以上,连续16个月排名襄阳市政务服务考核第一名。
审批业务各自为政,改革箭在弦上
2021年12月初,襄阳市人社服务大厅主任金义龙当选全国人社系统优质服务先进个人。干了半辈子人社工作,又是服务大厅的“一把手”,可现在连从叫号机上插队的权力都没有,金义龙却说:“很清爽。”
人社工作涉及生老病死,关系千家万户,曾经的襄阳市人社局,数百项服务事项分布在市局各业务科室、直属单位,超时办件、服务不规范的情况时有发生。
办法不是没想过,2019年12月30日,襄阳市人社服务大厅进驻市民服务中心,原就业局服务大厅、社保局服务大厅、人事考试院服务大厅、职鉴中心服务大厅、社保卡服务大厅、各城区社保办事处服务大厅的全部窗口业务均迁入市民服务中心。
业务进驻,但人财物的管理权依旧归属原单位。办理审批业务,还是各自为政。
2020年6月,金义龙被任命为襄阳人社服务大厅主任,上任当天就被办理业务的老百姓堵门讨说法。金义龙发牢骚:“工作人员请假,跟原单位领导请假;大厅想添置一些设备,要去各单位化缘。这个负责人,谁行谁上!”
“基层人社政务服务的体制机制,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理顺,在具体执行和操作过程中,确实存在各种弊端和漏洞。”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人社政务服务改革,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办事方不方便为着眼点,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建立起规范运行的制度。”
弊端沉积,改革已是箭在弦上。
最大限度赋权削权控权
2020年下半年,襄阳市人社局启动服务大厅“三权重构”改革,即通过对业务窗口人员、设备、资金进行全面整合和赋权、削权、控权,重构管理权、经办权和监督权,打造“前台受理、后台审批、统一出件”的业务流程。
具体说来,就是“赋权”服务大厅,将分属12个直属单位和7个业务科室的“人财物”管理权统一赋予服务大厅;“削权”经办流程,削减环节材料,突破部门壁垒,让所有人社服务事项形成统一标准;“控权”监督评价,规范岗位权限,做到“受理不审批、审批不出件、出件不办理、群众不见面”,对办件数量、时限等进行比对,确保做到“可查、可溯、可比对、可追究”,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干扰。
改革风暴,掀起巨浪。有人不适应,心不甘情不愿;有人抵触,权力减小,责任增大,不改也罢。
综合受理窗口工作人员刘艺闹过情绪:“从上班以来我就在干社保工作,现在叫我受理其他业务,出了问题我可不负责!”后台审核区负责人冯敏撂过挑子:“以前1个月办件1000多件,现在1个月办件4000多件,谁受得了?”
开弓没有回头箭。顶住压力,推进改革,19个单位(科室)的308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行“前台受理,后台审批,统一出件”的经办模式,市本级业务减环节133个、减材料295个、减时限6865个工作日,收回24枚单位或科室公章,统一使用“襄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业务专用章”。
“服务大厅不需要政府机关的科长,要的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服务员。”金义龙介绍,通过监督电话和“好差评”二维码、服务对象评价打分、由服务大厅对工作人员进行量化考核,把评价结果作为评先选优、晋职晋级等重要依据,并直接占用原单位指标。
成功的关键是革自己的命
一组数据显示,“三权重构”改革以来,襄阳市人社服务大厅在湖北政务服务网办事群众“好评率”始终保持99%以上,连续6个季度被评为全市“红旗窗口”,政务服务月考核始终位居全市前列。
收获不仅如此。
撂过挑子的冯敏成为业务骨干,经常延时办、帮代办,加班到深夜。她说:“这次改革动了真格,是真心为人民群众着想。”刘艺参加了2个月的学习,社保业务更加精通,其他业务补齐短板。他说:“从专科变成全科,自己强大了,受理啥业务都没问题。”
2021年11月11日,市民郑院珍来到服务大厅42号窗口办理抚恤金业务,递交材料坐等取件。郑院珍说:“来之前朋友说要跑三四个窗口,至少要花一两天,当时脑子就嗡嗡的。这也办得太顺利了,真是没想到。”
2021年11月24日,梁春辉老人来到服务大厅57号窗口办理养老保险业务,工作人员王春梅现场办理完成。老人感谢道:“我年纪大,记性不好,说话啰嗦,王科长的服务很温暖、很满意。”
“只有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才能统一思想;只有站在优化营商环境大局上作为,才能刀刃向内;只有从城市长远发展去谋划,才能破冰突围。”襄阳市人社局局长杨克万表示,“三权重构”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更好服务人民群众,成功的关键是革自己的命。(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峰 通讯员 汪剑)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