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宜昌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1-12-28 17:27:20来源:三峡日报编辑:李燕责编:冯薇薇

  原标题:大盘取厚势 落子开新局——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宜昌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纪实_fororder_01

东土科技(宜昌)工业互联网产业园

  勇立时代潮头,争当热血尖兵。

  宜昌市“加快强产兴城、推动能级跨越”的号角已吹响,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正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助推全市工业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到“十四五”末,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总产值达到6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5.9%提高到6.5%,在“宜荆荆恩”城市群中位于龙头地位。培育20亿企业4个、10亿企业15个、5亿企业25个,培育国家专精特新企业5家。新增小进规企业5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由4.2%达到15%,建成科研平台20个。宜昌电子信息产业园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新引进落地投产项目100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初步建成百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税收在现有基础上翻两番,担当宜昌城区电子信息、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

  基础电子产业快速发展

  宜昌电子元器件生产历史悠久,特别在军工航天领域有较好的技术积累和沉淀。化成箔、电线电缆等产业在全国都具有一定知名度。宜都东阳光化成箔有限公司总产值超20亿元,是全球规模最大、性价比最高、产业链最完整的铝电解电容器用中高压化成箔生产基地,湖北宝上电缆有限公司总产值在10亿元以上。

  宜昌大力发展电子级化学品,目前兴发集团在电子级磷酸、硫酸、氢氟酸、混配化学品等方面形成了规模化产能,华昊新材料电子级硫酸钡、氯化钡有较高的市占率。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被列为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全市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产品制造产业链企业达到20家,拥有南玻显示器件、南玻光电玻璃、世纪联合创新、惠科科技、华鑫光电等重点企业,其中湖北世纪联合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总产值超10亿元。

  据了解,下一步,全市将持续优化产业链空间布局。布局点军电子信息产业园重点发展5G与工业互联网设备制造、服务制造和智能制造,枝江电子信息产业园重点发展电子器件和智能终端,宜昌高新区东山园区重点发展电子器件和智能终端、工业互联网,猇亭工业园重点发展电子新材料,宜都高新技术产业园重点发展电子元器件、电子新材料。

  着力强链补链延链工作。发挥宜昌市电子器件及智能终端、电子级材料方面具备的规模和优势,继续深耕电子器件及智能终端、电子新材料、基础电子元件等细分领域。打造产业链条。加快工业互联网上下游产业对接,依托东土科技开展精准招商和协同研发,重点发展智能终端、精密机电加工、边缘计算、物联网等关联产业,形成完整的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形成应用生态。支持工业和智慧城市领域物联网设备部署应用,培育一批标准化、系统化解决方案供应商,推出一批行业级工业应用软件,形成良好的应用生态。建设“工业小脑”。归集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在“城市大脑”框架内建设“工业小脑”,建成一批工业领域应用场景,为宜昌市工业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数字化转型扎实推进

  10月11日,宜昌市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入选工信部2021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名单。

  近年来,安琪集团、兴发集团、三宁化工等龙头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数据显示,全市有国家“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1家(安琪酵母),国家“两化融合管理标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4家(长江电力、人福药业、安琪酵母、兴发集团),国家“两化融合管理标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12家(稻花香、长江电力、710所、安琪酵母、宜昌人福、湖北宜化、三宁化工、史丹利化肥当阳、宜昌船柴、奥美医疗、华强科技、金宝乐器),省级、市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152家和140家,上云企业超过3000家,7家企业入选首批省级上云标杆企业(安琪酵母、微特技术、稻花香、宜硕塑业、和远气体、华强化工、宜昌人福药业)。

  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全市将重点支持企业建设国家级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省级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等。同时,科技投入重点投向电子器件与智能终端、电子材料、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生产性服务等方向重大项目。

  推进智能制造。实施智能制造咨询诊断和智能制造转型培训,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龙头企业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产线建设,打造行业智能制造标杆。支持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推动工业数据采集。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引进关键制造环节服务平台,实施生产制造环节效能提升和柔性化改造,支持服务企业与制造企业联合,打造“服务+制造”“平台+模块”的网络协同生产服务体系;引导龙头企业开展服务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开展远程诊断、远程咨询等新型服务;引导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向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大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工业软件等新型服务。

  网络基础设施有序建设

  近年来,按照“宽带宜昌”建设要求,全市大力实施光纤入户工程、农村无线网覆盖工程、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推动宜昌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迈向新台阶,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省位居前列,为宜昌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网络基础。

  以新型智造工厂为目标,三宁化工建成全省首个5G智能化工厂,项目入围工信部第四届“绽放杯”工业互联网专题赛决赛。姚家港化工园成为国家智慧园区试点示范(创建)单位,东土科技“5G+工业互联网+化工安全生产”信息平台纳入国家试点并入选全省十大大数据应用案例,华强化工智慧园区智能工厂5G网络建设项目成为全省5G+工业互联网十大标杆案例,奥美医疗医用敷料智能工厂、亿立能宜昌水资源巡测基地、兴发集团收单机器人等入选全省十大人工智能应用案例……“两化”融合水平不断提升,宜昌工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步伐越走越快。

  截至2020年,全市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5660G,建成通信铁塔7697座,移动通信基站2.53万个,全市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92%,较2015年提升了32个百分点。截至2021年11月底,全市共建成5G通信基站5675个,目前宜昌市主城区和县城城区已基本实现5G网络覆盖。

  未来,全市将进一步夯实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工业园区5G网络覆盖。推进三峡大数据中心、紫阳大数据中心建设,支持通信运营商对数据中心机房扩容升级,鼓励第三方企业建设大数据中心。发展“5G+应用”。加快5G在制造业、智慧城市等领域应用,推进5G在智慧园区、城市管理等领域示范应用,发展5G应用相关的信息服务。

  大数据产业加快布局

  城市大脑的建设,是发展数字经济的新引擎。

  近年来,全市加快推进城市大脑建设,计划投资3.5亿元,建设城市大脑数字底座及一期(2021-2023)应用场景,推动城市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建设三峡(宜昌)大数据产业园、智慧城市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东软智慧产业园、三峡大数据中心、紫阳大数据中心等“三园两中心”大数据产业聚集区,形成大数据基础设施、研发、应用创新、成果展示等产业聚集,打造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新型智慧城市的应用创新示范区。

  三峡集团在宜昌布局三个基地中心,其中三峡大数据中心一期(田秋渔)已建成,截至今年6月已全部完成对外招商,机柜上架率超过90%。在建的大数据中心二期(东岳庙)项目,建设机柜1.45万个,直接投资25亿元。规划中的紫阳大数据中心拟分三期建设,总体用地面积4.3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5.43万平方米,数据中心建筑面积4.68万平方米,建设机柜1.05万个。中南鹏力以海洋特种探测装备采集、处理、利用数据,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海洋大数据产业。微特技术建设全国起重设备大数据中心,通过采集、分析、预测数据,初步形成起重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设备预测性维护产业。三峡云计算后建成智慧宜昌电子政务云等综合性城市云平台,具备较强的计算和存储能力。

  据悉,全市将进一步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通过云平台、展销会等形式,开展本地企业产销对接,本地企业优先采购消化本地产品。链长企业、重点企业发挥技术指导作用,推动本地企业联合研发,尽可能在本地生产符合技术标准的产品。结合产业链精准招商,加快完善产业链上下游,推动市内良性循环。

  与此同时,引导产业链企业入园。依托链长企业、重点企业所在园区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尽可能在本园区或园区附近落地,以提供协同研发便利条件、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市场主体培育不断强化

  市场主体是构成现代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是全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

  扶“小”助“优”,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全市细化企业进规政策措施,聚焦“引强、培优、扶小、解困”四位一体,提升服务综合质效,中小企业整体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稳步提升,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截至目前,全市共拥有南玻光电玻璃、微特技术、中南鹏力、南瑞永光、兴勤电子、红旗电缆、力佳科技、南玻显示器件、戈碧迦光电等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全市专精特新企业总数近三分之一。

  在大力支持东土科技、南玻显示器件、华鑫光电、微特技术、长电大数据等产业链重点企业做优做强,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加强“专精特新”发展方向的引领,分层次抓好培育,提升规模工业企业实力,构建起中小企业加速成长为“小巨人”“隐形冠军”“单项冠军”“百强企业”的暖房。

  围绕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态势,后续,全市将聚焦培育新动能,全力推动两化融合转型项目的建设,在技术研发、要素供给、供需衔接、标准制定等方面加强协调,密切协同,加强培育帮扶,打造龙头企业,推动中小企业上规升级,努力做大做强产业载体,实现共赢发展。

  围绕电子器件与智能终端、电子材料、5G与工业互联网、生产性服务等领域,集中力量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强强联合、投资合作,完善产业链布局,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打造一批主业突出、带动性强、在细分领域掌握话语权的领军企业。

  依靠龙头企业引领,培育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依托科技孵化中心和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技术成果转化参与创办科技型企业,吸引更多有市场和创新能力强的小微企业入园发展壮大。推动中小企业聚焦特色做优做专,重点培育一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湖北省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李楚洁)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