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共享发展机遇 共创美好未来 “武汉论坛”凝聚侨心侨力助推武汉发展
中科院院士黄维、银帝集团董事长朱奕龙、哈药慈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段燕文、武汉梦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韩绍伟(从左至右),分别在华创会武汉论坛上发言。长江日报记者詹松 摄
11月16日,2021第二十一届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在武汉开幕。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 摄
华创盛会,聚五洲才俊。11月16日,第二十一届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以下简称“华创会”)武汉论坛举行。
现场与会华侨华人和专家学者,以“凝聚侨心侨力、助推五个中心建设”为主题,立足武汉实际出谋划策,表达出“看好武汉、深耕武汉,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的美好愿景。
■ 强化颠覆性技术创新
武汉要重视八大颠覆性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即柔性电子、人工智能、材料科学、泛物联网、空间科学、健康科学、能源科学、数据科学
“我们耳熟能详的是弯道超车,那什么是开道超车?这意味着前方无道,我们要创出科技自立自强的中国道路。”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东盟工程与技术科学院外籍院士黄维以“以柔性电子技术引领科技创新‘开道超车’”为题,和与会者分享了对中国科技创新和柔性电子技术的前瞻性观点。
“预计到2028年,整体柔性电子产业规模为3010亿美元,处于长期高速增长态势。”他介绍,在全球范围内,柔性电子已经成为全球科学技术前沿和研究热点,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和欧盟均有涉及。在国内,柔性电子研究起步较早、发展迅猛,目前湖北省已成立了研究中心和实验室。
“我相信,以光谷实验室为代表的面向国家实验室重大的科技平台将会完美助力柔性电子产业以及数字中国的建设发展。”黄维院士说。
黄维院士建议,武汉要重视八大颠覆性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即柔性电子、人工智能、材料科学、泛物联网、空间科学、健康科学、能源科学、数据科学。他表示,团队与包括京东方在内的面板企业长期合作,接下来也将与武汉小米进行合作,为武汉相关产业助力。
■ 数字经济带来新机遇
武汉数字经济的坚定发展必将给广大的侨企带来机遇。广大侨商助力武汉数字经济发展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中国侨联副主席、银帝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奕龙分析,当前全球经济和产业格局加速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新引擎、国家发展新动能。发展数字经济,是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也是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机会。
“可以预见未来10年武汉在中国数字经济领域必将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他介绍,截至2020年底,数字经济占武汉的GDP比重超过了40%,2021年武汉进入数字经济全面推进阶段,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将进一步提升。同时,武汉市委市政府也在全力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的最优环境,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开创应用场景,开创更强的金融支撑。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进入新发展阶段,需要注入新动力,加入新观念,增添新力量。”朱奕龙介绍,武汉市拥有海外华人华侨40多万人,侨资企业3000多家,广大的武汉侨商也有着深深的爱国情怀、雄厚的经济实力、广泛的商业人脉,是推动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多年来,他们对武汉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书写了辉煌的篇章。
“我们相信武汉数字经济的坚定发展必将给广大的侨企带来机遇。市场环境不断开拓创新,5G技术、互联网各项基础设施的研发和利用,促进了资本流动;资产活力不断迸发,企业家拥有更多发展空间和开拓领域;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为企业运营提供了保障;企业管理都讲智能化和现代化。广大侨商助力武汉数字经济发展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朱奕龙呼吁,一定要抓住武汉数字经济发展的窗口期,充分发挥侨商资源优势,全方面推进数字赋能,推动武汉高质量发展。
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湖北优势资源,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 发挥武汉科技创新优势
“新侨和留学人员在创新引领中大有可为。”论坛上,哈药慈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段燕文表示,依托华创会大力引进人才,成效显著,湖北武汉未来可期。未来,他和他的团队将积极与武汉合作,共谋事业发展。
武汉如何发挥科技创新优势?“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湖北优势资源,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国际海运事业无线电技术委员会SC104专业委员会北斗工作组主席、武汉梦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韩绍伟提出三点建议。
韩绍伟建议,研发具有核心优势的芯片,如自动驾驶、安全控制等高可靠、高安全芯片,全感知真实世界的低能耗、低成本的物联网芯片;建立企业联合体,由行业领军企业牵头,联合拥有核心技术的本土优良企业,共同参与湖北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建设;加大力度吸引海外华侨来汉创业,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培养基地。(长江日报记者汪甦 见习记者郝天娇 通讯员李瑞洁 周凡 本组稿件统筹:胡雪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