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     舆情智库
湖北长江干流水质全线提升至Ⅱ类
2021-11-09 09:28:06来源:湖北日报编辑:李燕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湖北长江干流水质全线提升至Ⅱ类 长江之腰绘“绿卷”

  江湖潋滟,山川灵秀。荆楚大地既是长江大保护的主战场,也是实现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点。锚定“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目标定位,湖北坚决扛起生态大省的政治责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美丽湖北、绿色崛起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底色。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湖北长江干流水质全线提升至Ⅱ类;从长江武汉段白浒山出境的水质已连续3年保持在Ⅱ类,这是长江武汉段20多年来最优的水质。

  绿色担当

  护佑“母亲河”使命在肩

  坐拥长江干线最长径流里程,境内千湖璀璨、湿地纵横,湖北被称作“长江之腰”。

  护佑“母亲河”,湖北重任在肩,义不容辞。在沿江省市中,湖北率先编制实施《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从源头上立起生态优先的“规矩”,为未来留足绿色空间。

  把每一个排污口查清楚治明白!眼下,聚焦长江湖北段12480个入河排污口,湖北正以雷霆之力,管住“闸口”,让“母亲河”免受伤害。

  以“双十”工程(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为主抓手,湖北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实施,始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沿线产业布局不断优化。

  截至目前,全省沿江1公里范围内405家化工企业完成关改搬转,取缔长江和汉江干线各类码头1787个,排查整治217家“三磷”企业,整改完成“千吨万人”水源地问题928个,水清岸绿的长江生态逐步形成。

  今年以来,湖北再次打响保护长江“6+4”攻坚提升行动,矢志不渝绘就绿满长江、水润荆楚的锦绣画卷。

  绿色成绩单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卫荆楚碧水蓝天净土。”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省持续推进“工业源、移动源、面源”三源齐控,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空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据统计,今年1月至9月,全省国考城市PM2.5平均浓度31微克/立方米;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3%。

  “湖北大江大河大湖众多,治污的重点在水、关键在水、敏感点在水,不能出问题的还是水。”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负责人说,湖北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共治,重点攻坚不达标断面,大力整治214个黑臭水体,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190个国考断面中,水质优良率达91.6%,无劣Ⅴ类断面;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同时,稳步打好净土保卫战,全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安全可控。2020年,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4%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

  绿色机制

  “生态立省”成为发展战略

  11月初,一场别开生面的调查在神农架启动。省环科院专家带队,重点对当地淡水水生生物开展调查。这是湖北首次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的一部分。

  今年,为了找出更多濒危物种,湖北省启动了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首批试点聚焦长江干流湖北段,选取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的神农架林区、丹江口市、宜昌市(点军区)等7地开展调查。

  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负责人介绍,预计到2023年4月,将基本摸清湖北省长江流域重要区域生物多样性本底情况,发布第一批生物物种名录和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

  据悉,2013年,湖北成为十八大后首个生态省建设试点,“生态立省”成为发展战略。同年,湖北成为全国首批开展生态红线划定的4个试点省份之一。

  2020年12月,湖北发布《关于加快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18.59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被划分为1076个不同单元,实行如同社区网格般的严格生态管理,杜绝不符合生态规定的发展项目。

  展望“十四五”,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湖北将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按照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总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美丽湖北,率先实现绿色崛起。(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弦 通讯员 熊习岸 李斌)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