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     舆情智库
宜昌全域发力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2021-10-22 11:35:47来源:湖北日报编辑:李燕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企业建国家级创新平台奖励500万元宜昌全域发力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优秀等次前列;科技攻关项目加快推进,安琪酵母、兴发集团、宜昌人福共投入近20亿元,建设生物、有机硅新材料、国际药物3个技术研发中心;前三季度,宜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78.3亿元,增长34.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6.2个百分点,增速在全省排名第二,比去年同期提升7位。

  宜昌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危爱民介绍,在省科技厅悉心指导下,宜昌区域科创中心建设各项工作紧锣密鼓推进,实现良好开局。日前,宜昌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围绕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构建产业生态创新链、打造多元化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推进区域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七个方面全域发力,着力打造长江中上游创新资源密集、创新活力迸发、服务带动明显的区域性科创中心。

  支持龙头企业创建国家技术创新平台

  在宜昌人福东山园区,一盒盒注射用苯磺酸瑞马唑仑正在生产线上疾步“行走”。该产品打破了国内外临床镇静药物领域近30年无创新药上市的局面,也是湖北首个获批的化学药品1类新药。

  为支持宜昌人福药业发展,宜昌市为其量身打造仿制药技术创新公共服务中心组建方案和政策支持体系,已向该中心累计拨付专项资金1000万元。人福医药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李莉娥认为,医药研发需要高端人才作支撑。宜昌人福技术中心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校建立各种创新平台,吸引更多高素质医药专家从事技术创新。

  《措施》中,宜昌加快创建国家技术创新平台。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创建国家技术创新平台,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对企业独立或牵头组建获批认定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给予500万元奖励;作为主要成员单位参与组建的,给予200万元奖励;对引进国家级技术研发机构(平台)在宜昌设立分中心或分支机构的,给予100万元奖励。推进湖北三峡实验室建设,企业独立或牵头组建的实验室,在3年建设期内每年给予2000万元资金支持。推进医学研究平台建设,对新认定的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P3实验室给予200万元奖励。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对新认定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给予300万元奖励。

  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要注意七个方面的事项。”在微特技术有限公司,宜昌市科技局工作人员向该企业详细讲解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政策。这是该市科技部门实施“四个在一线”精细化服务,推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申报认定的一个场景。

  2021年,宜昌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83家,预计今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净增150家,总数将达到790家。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预计全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将达到1100家。

  《措施》中,宜昌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成长工程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对首次获得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企业给予20万元奖励,规模以下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重新申报并通过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给予5万元奖励,对首次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未通过的,给予2万元补贴。对首次“进规”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奖励。

  今年8月,科技部批复建设汉襄宜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宜昌进一步加强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形成覆盖创新创业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对新获批的国家、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奖励。对新获批的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给予20万元奖励。

  宜昌市科技局副局长王代红介绍,在构建产业生态创新链上,对土地供应、资金投入等方面,对市内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引进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给予优先支持。在打造多元化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上,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设立总额3000万元的科技信贷风险基金,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扶持。在推进区域协同创新上,建设“宜荆荆恩”科技创新联盟,集聚高校院所创新资源,推动高新园区提质进位。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上,优化科研项目管理,采取“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推行科技专项首席专家负责制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文俊 通讯员 杨晓伟 郭士俊)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