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十四五”湖北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将达5万亿
2021-08-18 10:10:12来源:人民网编辑:李燕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2个万亿级、4个五千亿级、2个千亿级 “十四五”湖北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将达5万亿  

  人民网武汉8月17日电 (郭婷婷)8月17日上午,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回答记者提问。湖北“战略性新兴产业”目标在哪?区域发展如何布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详细解读。“十四五”期间,湖北将打造2个万亿级、4个五千亿级、2个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2025年,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将达5万亿。

  “十四五”湖北将重点打造2个万亿级支柱产业

  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陈新武介绍,“十四五”湖北有优势、有需求、有动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湖北省是科教大省,科教优势为湖北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强力支撑;湖北经济转型,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必然选择;近年来,湖北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光芯屏端网”、生物医药部分设备、核心零部件、原材料等取得了很大进展,突破了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但仍面临供应链风险,需要统筹规划各产业发展路径。

  据了解,“十三五”时期,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由1.5万亿元增加至2.5万亿元,年均增长11%,高于GDP增速5.9个百分点。湖北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进口依赖程度高,尤其是“光芯屏端网”、生物医药部分设备、核心零部件、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供应链断供风险加大。“十四五”时期,必须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

  《规划》中表示,湖北将以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为目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打造产业创新生态,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着力发展价值链高端环节和关键配套环节,破解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新能源、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节能环保、数字创意及科技服务等8个重点领域37个细分行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形成接续有力、相互支撑、融合互动的产业梯队。

  到2025年,湖北将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2个万亿级支柱产业,高端装备、先进材料、节能环保、数字创意及科技服务产业4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新能源、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2个千亿级特色产业,将湖北省建设成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排头兵,跻身全国创新型省份前列,成为全球创新创业网络的重要节点,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提供强有力支撑。

  2025年湖北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达5万亿

  据了解,《规划》对标“51020”现代产业体系,提出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实现倍增,达到5万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高于国家规划3个百分点。同时,湖北还提出了打造“两都七基地”的发展目标,即世界存储之都、世界设计之都,全球光电子产业基地、全国“新汽车”产业基地、大健康产业基地、生物育种基地、航空航天与北斗产业基地、网络安全产业基地、未来产业策源地。

  按照《规划》,湖北省将按照“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在产业层面进一步细化实化,提出“一主、两翼、全域”的空间布局。“一主”即武汉和武汉城市圈,主攻光芯屏端网、生物医药等领域,打造引领湖北省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两翼”即“襄十随神”城市群作为北翼,主攻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等领域,“宜荆荆恩”城市群作为南翼,主攻生物农业、先进化工材料等领域,打造湖北省新兴产业重要发展区。“全域”即市县,建设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促进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域发展。

  推进科技强省“四梁八柱”落到实处

  发布会上,湖北省发改委透露,《规划》聚焦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的科技强省“四梁八柱”,设置了15个专栏,提出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强链补链延链、高端装备产业提质增效、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等12大工程,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

  陈新武透露,《规划》基于湖北省产业地图,对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领域的产业链图谱、产业集群图谱进行了初步绘制,列出了56个典型图谱,直观展示了细分产业领域的287家重点企业、198个重大项目、146个重大创新平台等信息。

  据介绍,《规划》聚焦主要问题和企业诉求,从组织领导、改革创新、资金支持、人才支撑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可用管用的配套措施。如在深化改革方面,将科技成果转化经济价值作为职称评定重要指标。在资金支持方面,提出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市场化风险补偿机制。在聚集优秀人才方面,探索建立资助“白名单”机制。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