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6月16日至17日,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珠宝玉石鉴定赛项在兰州举办。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三名学子代表湖北省参赛,获得团体二等奖。
协同育人硕果累累,教学改革捷报频传。日前,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2016届毕业生魏翰林光荣入选第七届"长江学子"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
近年来,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握职业教育“赋能提质”的历史机遇,始终坚持以教育教学质量为生命,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为国家和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立足自然资源行业 专业特色鲜明
校企携手合作。
该校坐落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职教园内,武汉地铁16号线职教园站离学校大门仅百米。
学校目前设有资源与珠宝学院、环境与工程学院、测绘地理信息学院、汽车与机电学院、信息与传媒学院、财经商务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48个专业方向,已经形成理、工、管、经、艺相结合,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办学特色。
学校党委书记吴贤亮介绍,在专业建设上,该校立足自然资源行业,专业特色鲜明。目前学校形成了涵盖国土资源调查、工程地质、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国土空间规划、测绘地理信息等领域的大地质类专业群;建立了以工业机器人、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为支撑,以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电子技术为拓展方向的制造类专业群。同时以服务类专业为延伸,打造了软件技术、数字媒体、电子商务、物联网应用技术、移动应用开发、无人机应用、3D打印技术等高新产业类专业群,明确培养社会需要、“适销对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多个专业属于省级特色专业,位居行业一流。其中,该校建有宝玉石鉴定与加工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移动应用开发、宝玉石鉴定与加工等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工程测量技术、工程地质勘查、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等省级品牌特色专业4个。
校企协同育人就业前景广阔
该校不断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对接职业岗位群,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科学设置专业课程,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纳入教学内容。
学校全面实施现代学徒制,深化与新金珠宝、周大福、上汽通用、吉利汽车、北京大有等行业领先企业双元育人,做到入学即入厂、教师即师傅、上课即上岗。同时将1+X证书制度与专业建设紧密结合,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20年,该校获批为“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成功获批珠宝玉石鉴定、建筑信息模型等12个项目19个等级“1+X”证书制度试点。
学生代表参加世界技能大赛。
该校全面推进教法改革,以学习者为中心,普及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模块化教学,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体验式等教学,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课堂革命,持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近年来,学校先后与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北省国土测绘院等近百家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设立企业奖学金,开展订单式、学徒制培养。学校毕业生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备受用人单位青睐,供不应求,连续五年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名师荟萃培养人才
该校参加庆祝建党100周年车谷职工合唱比赛。
该校拥有一批治学严谨、业务精湛、勇于创新的师资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49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95人,“双师型”教师211人,省级职业教育技能名师工作室2个,楚天技能名师7人。
该校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近年来,该校教师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得全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7项;该校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5项、团体三等奖4项,获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3项、团体二等奖2项,获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2项、团体二等奖25项、团体三等奖23项。
学校举办活动现场。
此外该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培育现代大学精神。学校拥有大学生健美操队、大学生艺术团、教职工合唱团等四十多个师生团体组织,开展“领航人生”工程、社团文化节、体育文化节、校园红歌会、职业教育活动周等丰富多彩活动。近年来,以健美操队为代表的多支文体队伍和专业技能团队,在各类国家级大赛中斩获大奖20余项。
该校党委书记吴贤亮表示,学校近年来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发展战略,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奋力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切期待转化成为“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为地质事业“平稳转型、精准定位、建强队伍、创新发展”提供优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文/图 姚先文 金少斌)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