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正在武汉实现自己的‘科技梦’” 外国朋友赞今日武汉发展快人很拼
阿富汗留学生杨康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挥毫泼墨,书写心中的武汉。长江日报记者肖僖 摄
外国人眼中的武汉是怎样的?6日,长江日报全球拍记者采访世界五大洲21个国家的外国友人,他们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武汉印象。
■ 景:最喜黄鹤楼
蔼霖娜(乌克兰):寻歌登上黄鹤楼,交下许多武汉朋友
蔼霖娜是阿联酋中阿卫视记者、主持人,说起对现在武汉的印象,她脱口而出:热情。“我去过武汉很多次,不仅是旅游,还有出差。武汉人非常热情、友好,我在武汉有很多好朋友,武汉有很多现代化的建筑,也有很多名胜古迹。”她介绍,她曾多次来到武汉,大街小巷都在播放“黄鹤楼上挥挥手,月照琴台大江流”,于是她寻歌登楼,极目远眺,在黄鹤楼上看到长江奔流而下,大桥跨江而建,很是壮观。
乔恩·凯撒和罗宾·拉尔森(挪威):我们拍摄的黄鹤楼,点赞超过70万
乔恩·凯撒和罗宾·拉尔森是挪威的短视频博主,此前他们专程来到武汉,将镜头对准黄鹤楼,用特殊拍摄手法,呈现“移动的古建筑”这一概念,目前该视频有70万人点赞。罗宾·拉尔森说:“视频刚发布时点赞仅10万人左右,这一年来,点赞人数陡增,说明全世界人民对于武汉的关注。”乔恩·凯撒告诉记者,黄鹤楼是他见到的第一个中国古建筑,给他的感觉既壮丽又浪漫。
韩忠玮(荷兰):喜欢去东湖绿道骑车散步
韩忠玮目前在荷兰海牙工作。他介绍,武汉让他印象最深的是武汉东湖。“东湖是个非常漂亮的地方,很适合散散步、骑自行车。当然,武汉的热干面也非常好吃。”他告诉记者,东湖是他见过的最大的湖泊,围着东湖绿道走了一天也没走完。
品胜(哥伦比亚):黄鹤楼、木兰天池、欢乐谷都不错
说起对武汉的印象,品胜告诉记者,他很爱武汉这座城市。他说:“疫情之后武汉很多景点是免费开放的,我有机会去很多不同的景点,比如黄鹤楼、木兰天池、欢乐谷,都挺不错。我最喜欢的是东湖,我会去那里骑车和跑步。”
塞一德(也门):武汉夜景很好,灯光秀很美
塞一德在武汉已经7年了,他告诉记者,武汉让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夜景很漂亮。“我第一次到光谷,就感觉建筑的风格很美,还有晚上的灯光秀很美很炫,我经常和好朋友去那边拍照。”他说,最近一年每到假日,武汉灯光秀还会更新不同主题,这让他觉得很有仪式感。
朱奥(安哥拉):武汉景色很美四季花开
朱奥目前在武汉念硕士,在他眼里,武汉的景色很美,不同季节都有美丽的花。现在正值春季,他说:“最近樱花都开了,我拍了很多照片,我们学校里也有樱花,每次路过心情都会变好。”
大明(贝宁):最喜欢的地方是黄鹤楼
大明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一名在读博士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大明发起成立了一支由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共同组成的名为“钢铁侠”的志愿者团队,配合学校保障300多名在校留学生的日常生活。“在我心里,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在武汉,我最喜欢的地方是黄鹤楼,我和同学去过好多次。黄鹤楼是武汉的地标,希望大家有空都去黄鹤楼看看。”他说。
■ 人:热情有拼劲
奥马尔(埃及):喜欢和武汉人交朋友
奥马尔在埃及一所高校担任助理教授,他说:“在武汉,我有很多美好的回忆和好朋友。”他介绍,他喜欢与武汉人交朋友,因为他们有很强的合作意识。
伊曼(突尼斯):武汉人了不起,很团结
伊曼是阿联酋中阿卫视驻华记者,她告诉记者,她眼里的武汉人非常了不起,大家很团结。“疫情期间,我看到武汉人都在居家隔离,通过这样的方式隔离病毒,宅在家里共同抗疫。城市‘重启’之后,武汉经济发展的速度也很快,这也非常了不起。”她说。
伊蔓(阿尔及利亚):身边武汉朋友都很拼
伊蔓目前在华中科技大学攻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学位。从小对语言感兴趣的她,会说6种语言——阿拉伯语、法语、英语、西班牙语、土耳其语、汉语。武汉近一年的变化让她感叹:“看到城市快速发展,看到周边武汉朋友的拼搏努力,自己倘若不拼很快就会掉队。”她说,“武汉是我的第二个家乡,希望武汉一直很好,永远很好!”
李追龙(巴西):武汉每天不一样,唯有热情不变
李追龙告诉记者,武汉有很多优秀的大学,很多地方都好美。他说:“我想早日回到武汉看樱花、黄鹤楼。武汉每天不一样,武汉重启后,有很多东西都在变化,但只有一个东西永远不会变,就是武汉人的热情!我爱武汉!”
■ 城:很大有活力
孔明(希腊):在武汉“征战”互联网,每天不一样
孔明自小喜欢中国文化,来中国已7年,“孔明”是他给自己起的中国名字,因为他喜欢这个人物。孔明现在在武汉一家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他介绍,“重启”后的武汉发展速度非常快,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每天都不一样。“我一直在学习软件工程专业,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最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成产品,让普通人的生活品质更好,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孔明说,这一年来,他正在武汉实现自己的“科技梦”。
克里斯汀(列支敦士登):设计邮票,主题是“武汉加油”
克里斯汀·博姆瓦尔德是列支敦士登邮政集邮部经理,她告诉记者,此前在武汉参加国际集邮展览,当时看到了美丽的武汉长江大桥和黄鹤楼,非常喜欢。“后来我们设计了以武汉为题材的邮票。疫情期间,我们还以‘武汉加油’为主题,设计了问候的邮票和慰问的书信,寄给中国。”她说,以此来感谢武汉人民对抗疫作出的贡献。
林志达(新加坡):向身边人推介“武汉三镇”
林志达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对中国的文化和历史都很感兴趣,目前在当地一家牙科诊所工作,他眼中的武汉是中国的重要城市。武汉“重启”后,他常常跟身边人介绍,“武汉三镇”就是汉口、汉阳、武昌;“武昌起义”就发生在武汉,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他印象里的武汉人守信用、讲义气、很大气。
易思迈(巴基斯坦):武汉交通更方便了,经常坐地铁
易思迈对武汉交通的印象很深。他介绍,武汉的交通很方便,他去过武汉很多地方,经常使用的交通方式是地铁、公交车、轮渡。“我从学校去街道口,坐地铁十几分钟就到了。我在武汉感觉非常方便,并且很享受在武汉的生活。”他说,近一年来,武汉又开通了更多地铁线路,交通更方便了。
韩子墨(约旦):武汉很大,很有活力
韩子墨对武汉的印象是“非常大”。他介绍,武汉有很多大学,有100多万大学生,留学生也不少,十分有活力。“我来到武汉好几年了,一直在光谷附近活动,听说汉口和汉阳也很漂亮,我一定要找机会去看看。”他说。
摩西(利比里亚):武汉很适合外国留学生
在摩西眼里,武汉是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我注意到武汉的发展很快,每隔一段时间就可以明显感受到武汉的变化。武汉也是个国际化的大都市,高校很多,对于国际留学生是一个很适合求学的地方。”他说,最近一年,我经常向我家乡的朋友推介武汉,建议他们来武汉留学。
■ 文化:学会做武昌鱼
杰克逊(澳大利亚):武汉朋友教会我用筷子
杰克逊目前在当地从事金融工作。他介绍,之前留学时,认识了许多来自武汉大学的同学。“他们人都特别好,这些武汉朋友会带我去中餐厅,还教我用筷子,我们还一起看了苏超球赛,那是我觉得最快乐的回忆。”他说。
艾辰(孟加拉国):疫情期间学会了做武昌鱼
艾辰目前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留学。她介绍,她非常喜欢武汉的美食,比如热干面、武昌鱼。她说:“我不仅喜欢吃中国菜,也会做中国菜,疫情期间,我的厨艺变得越来越好,最近一年来我还学会了做武昌鱼。”
雷克斯(英国):武汉人教会我炸藕夹
17岁的雷克斯还在英国伦敦念书,去年,他认识了一名武汉人,从此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我的武汉朋友教我炸藕夹,我觉得太有意思了。于是,我开始对中国菜感兴趣。未来我想去中国,去武汉,做一名厨师,想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他说。
杨康(阿富汗):在武汉,我学会了书法和篆刻
杨康来武汉4年了,他告诉记者,自己爱上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武汉,我学会了舞龙、书法和篆刻。春节期间,我就写了很多‘福’字,送给身边的朋友。”他介绍,武汉也有很多好吃的,一般来说,每天早上他都会来一碗热干面。
(采写:长江日报记者徐佳 摄影:长江日报记者徐佳 肖僖 统筹:刘功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