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专家支招湖北工业经济“十四五”起好步 牵住高级化现代化“牛鼻子”
阅读提要
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作为湖北经济的“底盘”,工业经济如何起好步?1月29日,湖北省政府召开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座谈会,谋划“十四五”湖北工业经济发展和2021年全省工业开局。2021年湖北工业发展的“方略”明晰:紧紧抓住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牛鼻子”,逐步把应有的正增长部分追回来。
“龙头”纷纷加力投资
湖北,工业大省,汽车、钢铁、石化及电子信息产业等支柱产业的“后劲”,事关湖北工业经济“后劲”,因此汽车、钢铁等产业的龙头企业加快“复元”成为关键。
2020年,我国汽车行业销售2531万辆,同比下降1.9%,已连续三年下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2020年,东风汽车集团累计销售汽车345.8万辆,整体经营稳中有进。今年,东风的目标是“经营保持高质量”,东风已经制定了“销量跑赢大市、挑战385万辆”的经营目标。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透露,东风公司将加强与湖北“十四五”经济发展的战略对接,计划未来五年在鄂实施30多个项目,投资600亿元以上,以强化武汉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十堰基地、襄阳基地智能制造实力。
中国宝武武钢集团有限公司则表示,钢铁工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十四五”期间武钢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集中精力抓好“两效”(效率、效益)“三化”(绿色化、精品化、智慧化)发展。宝武重组后,武钢大力推进同线同标同质工程,通过与东风公司产业链合作,实现汽车板等产品“近地化”销售,更好地支持湖北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建设。
金澳科技(湖北)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产、贸易、物流储运等于一体的石化企业,今年计划加快专用铁路、输油管道等项目建设力度,力争实现销售收入260亿元,同比增长1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透露,2021年华星光电t4项目将新增投资57亿元,按照TCL“全球领先”战略,努力在高端柔性印刷显示技术、中尺寸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车载显示等领域加大技术突破。
追回应有的正增长
2020年,湖北省工业经济从一季度“按下暂停”、二季度“重启恢复”、三季度“稳步恢复”,到四季度“加快复元”,全省工业经济秩序加快恢复。
据湖北省经信厅通报,2020年自5月份起实现正增长,连续四个月稳定在6%以上。12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12月增加值增长9.2%,国有企业当月增长24.8%,外商投资企业当月增长8.6%。
湖北省经信厅介绍,为推动工业经济全面恢复和高质量发展,今年将以“稳”为前提基础,以“进”为目标方向,努力把2020年负增长的部分补回来,逐步把应有的正增长部分追回来。
在稳增长保目标方面,省经信厅将紧盯43个预增产值过10亿元增长点,力促增长点出力达效;突出抓好全省32个过百亿元工业投资项目、300个过10亿元技改投资项目、40个新基建项目及16条产业链重大项目的滚动推进。
在强产业稳链条方面,湖北省将全面启动“技改提能、制造焕新”三年行动,力争全年实施过亿元技改项目5000个,新开工过10亿元以上项目300个,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40%以上。
湖北省还将加快实施50个国家级、100个省级重点强基项目;实施“云行荆楚”和“万企上云”工程,实现上云企业累计超4万家;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确保2021年全省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0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突破100家。
让领军企业当“链主”
“要持续提升湖北工业产业链韧性,支持领军企业做强做大成‘链主’,鼓励中小企业专精特新成‘专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现代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军伟建议。
石军伟认为,“十三五”期间,湖北工业经济规模总量进一步提升,拥有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制造基地、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基地、中部居首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规模、位列全国前列的生物医药产业等,但领军企业的综合实力还不够强,群体性优势还不够突出。
石军伟建议:围绕湖北省两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与两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部署湖北工业创新链,深化“技改提能”产业链导向,引导和支持湖北行业领军企业进一步提升产业控制能力和产业链治理能力,并为中小企业的颠覆式创新、原发式创新培养良好环境。
湖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叶学平认为,湖北工业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是重要一环,湖北省应建立营商环境投诉、处置、回应机制,畅通市场主体反映问题的渠道,开展营商环境评价,以评促改,以评促优。
赛迪智库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秦海林认为,湖北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应为“强核、标兵、高地”,即打造中部地区制造业创新与资源配置核心引擎、长江经济带生态绿色发展引领示范标兵、全国先进制造业发展高地,紧紧抓住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牛鼻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天纵)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