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预约冲上全国第一、最后一天游客创新高……武汉黄鹤楼长假最“热”
2020-10-09 15:16:51来源:长江日报编辑:苏喜茹责编:石丽敏

  8日是国庆中秋长假收官日,黄鹤楼热度不减。当天共有2.45万人入园游览,是2019年十一黄金周最后一天游客量的三倍。不仅创下2020年国庆中秋假期游客人数新高,还打破了长假最后一天景区游客量下降的惯例。

  最后一天游客是2019年同期三倍

  2020年的国庆中秋长假,“惠游湖北 打卡大武汉”免费游活动与国庆、中秋双节叠加,黄鹤楼预约热度直线蹿升。携程公布的全国景区预订热力榜显示,节前黄鹤楼预约热度,超过上海迪士尼等景区,冲上景区热度第一名。

预约冲上全国第一、最后一天游客创新高……武汉黄鹤楼长假最“热”_fororder_01

10月1日,游客在黄鹤楼下留影。记者胡九思 摄

  长假前7天,黄鹤楼日均入园游客量,保持在2.2万人左右。昨天久雨初晴,虽是外地游客返程的高峰期,但黄鹤楼游客人数非但未减少,反而逆势增长。统计数据显示,8日入园人数24505人,是2019年同期入园量8000多人的三倍。

  8日下午3时,记者在黄鹤楼公园东门停车场看到,等待泊车的车辆排成200米长队。在南门,排队等待入园的游客达100余人,还不断有游客前来。值勤安保人员不时用喇叭提醒:只有预约成功的人才可以入园。如果不想排队,往长江大桥方向走300米,可以从西门入园,那边人要少一些。

  记者步行前往西门,果见排队的人要少一些。应急预约处,有好几拨游客正在向工作人员咨询,能否临时扫码预约入园。河北游客马书章等人来武汉之前,并不知道游览黄鹤楼公园需要预约。工作人员当场帮他扫码,预约成功后,马书章连声称谢。

  另一名游客彭彩霞则没这么幸运。下午游完东湖后,她和9岁的女儿才赶到黄鹤楼。但湖北省内投放的预约名额早已用完。无法入园的她遗憾地说:“没想到今天还有这么多人来玩,下次再来。”

  服务游客、确保安全两不放松

  经过“订单初核”“扫绿码查体温”“复核订单”三道关,在第四关凭身份证,记者得以入园采访。

预约冲上全国第一、最后一天游客创新高……武汉黄鹤楼长假最“热”_fororder_02

黄鹤楼下文化实景演艺《大明舞曲》。记者胡九思 摄

  在黄鹤楼主楼外,游客排队等待登楼。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楼内瞬时容量上限为千余人,游客必须戴口罩入楼,人与人的间距应保持在1米。

  黄鹤楼公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保证高热度、高压力下景区的正常运转和游园安全,黄鹤楼公园内部从相关综合部门紧急抽调了50名非一线服务人员,充实到一线为游客服务。往年只有一道验票的入园环节,增加至三道,以确保入园游客安全。

  《夜上黄鹤楼》场场爆满一,收获浏览量过亿

  10月1日晚,《夜上黄鹤楼》行浸式光影演艺体验版正式亮相,这也是黄鹤楼1985年重建落成以来首次开放夜间体验。国庆期间,《夜上黄鹤楼》每天晚上均达到最大承载量,场场游客满员。“黄鹤楼夜间体验”“夜上黄鹤楼”“黄鹤仙子”等关键词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

预约冲上全国第一、最后一天游客创新高……武汉黄鹤楼长假最“热”_fororder_03

10月7日,国庆长假进入尾声,仍有不少全国各地的游客夜游黄鹤楼,欣赏大型实景光影表演《夜上黄鹤楼》。记者李子云 摄

  央视《新闻联播》、央视新闻频道《共同关注》、人民日报以及新华社海外社交媒体等国内外媒体纷纷进行报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夜上黄鹤楼》浏览量过亿,大量网友点赞:“太美啦!”“登上黄鹤楼看江城的万家灯火真的太棒了。”《夜上黄鹤楼》也收获了一批“洋粉丝”,有外国网友评论说:“为黄鹤楼的壮观美丽而感动,想来武汉旅游。”

  这个国庆,《夜上黄鹤楼》成为“夜武汉”新的城市地标。

预约冲上全国第一、最后一天游客创新高……武汉黄鹤楼长假最“热”_fororder_04

10月1日,黄鹤楼正式开放夜间体验,《夜上黄鹤楼》行浸式光影演艺体验版正式亮相。记者胡九思 摄

  黄鹤楼首次开放夜间体验,就成了游客热门打卡地,八方来客赶来体验。张玉珠是甘肃援鄂医疗队队员,几个月前驰援武汉经历了难忘的时刻。国庆期间再来武汉,节日里美好的景象令她眼前一亮。“这次到武汉的第一站我就选择了黄鹤楼,这是武汉的代表性景点。”张玉珠说,“上次没有时间看,今天感觉很好,武汉节日的气氛蛮浓,人们心情也很好。”

  10月1日至8日是《夜上黄鹤楼》的试运营期,后期将进一步完善提升。长假期间共有近万名游客前来体验,其中湖北省以外游客占比近四成。(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 明眺生 叶飞艳 黄丽娟 通讯员 武文旅 王红念 江朝)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