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武汉又一次交出高分答卷 260万学子如期开学
2020-09-01 09:02:01来源:长江日报编辑:苏喜茹责编:石丽敏

武汉又一次交出高分答卷 260万学子如期开学_fororder_01_副本

沈阳路小学一年级新生,留下和母校的第一张合影。长江日报记者向洁 摄

  9月1日,武汉市139.9万名中小学生和幼儿迎来秋季正常开学,120多万名大学生也陆续返回校园。

  开学前三天,武汉三大火车站、天河机场迎来客流高峰,每天数十万人涌入这座城市,各站点工作人员有序指引、疏导客流,秩序井然。

  安静了200多天的校园,次第恢复了往日的生动,老师笑迎孩子们的回归。

  全面恢复秋季正常开学,武汉是有底气的。织牢织密防控网,一手打伞一手干活,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

  4月,武汉全民核酸检测,实现“8个零”;5月,高三、初三学生顺利复学;7月高考、中考,武汉也交出了“5个零”答卷。随后,高一高二和初一初二学生也分批顺利复学。武汉是一座安全的城市,武汉是一座全面恢复如常的城市。全面开学,是武汉战疫又一个标志性事件,昭示着武汉疫情防控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意味着曾是疫情“震中”的武汉不再特别。

  从战疫到复工复产,从战汛到高考中考,从部分复学到全面开学,硬仗一场接一场,每场仗都打得可圈可点,每一步都走得沉稳坚实,每一个成果都异常丰硕,不断验证这座超大城市的治理能力在持续提升。

  防控常见传染病 “加防”新冠病毒

  全市校园撑起精准防控这把伞

  9月1日全面复学复园,这意味着100多所大学、28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在一如既往防控常见传染病的同时,也要严密防控新冠肺炎。如何做好疫情精准防控,防得住又不过度,是武汉开学面临的第一道考题。

  校园疫情防控各个环节必须严格落实到位。为此,武汉市委市政府数次专门召开会议,布置相关工作。

  8月22日,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调度会,强调要严谨细致、用心用情,扎实做好秋季开学各项工作。每个学校都要按照防控指南,全面开展校园环境消杀、防疫物资储备、防护设施建设、人员健康检测,包括孩子防疫措施的养成都要落实到位。

  8月28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大中小学、幼儿园,检查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以及开学准备各项工作,要求严格落实落细防控方案,尽快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让社会放心、家长安心、学生舒心。

  为确保新学期校园疫情防控安全,武汉市汇编《中小学(幼儿园)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操作指南》。《指南》分为组织管理篇、校园环境篇、食品安全篇、健康管理篇、物资保障篇、应急处置篇和宣传教育篇等7个章节的内容,使各校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能切实守好疫情防控“安全闸”。

  武汉全市各中小学校门口全部安装了红外线测温设备、消毒设备,学生们进入校门前自觉间隔排队,测量体温,无发热等症状方可入校。

  8月31日,是不少小学新生的报到日,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踏上了入校第一道“红毯”,站在测温一米线前有序排队测温。进入教室后,孩子们上的第一课就是防疫安全教育。

  “幼儿年龄小、免疫力较弱、自护意识相对薄弱,他们的自护意识与能力的提升,是最有效的自我保护屏障。全区幼儿园从8月初就开始做开学准备。”硚口区幸福幼儿园园长王岚表示,开学后,幼儿园将全面开启线上沟通渠道,家长每日健康打卡、幼儿因病缺勤的登记上报等健康管理制度。

  进校园、线上线下培训、驻点服务……武汉各区卫健局、疾控中心派出医务人员组成“巡检小分队”,隔日进一次校园,如遇到有学生发热等紧急情况,将在10分钟内按照流程进行处置就医。武汉每所学校都配有经过培训的专门防疫人员,有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支持,畅通学校与辖区定点医院24小时联络机制和在校学生急诊绿色通道。

  疫情防控“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漏一人、万无一失”。秋季开学前,武汉各区指挥部对辖区内所有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进行了评估验收。

  校园防控管理,既要严格,又要精准。不同情况的师生有不同防控要求。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师生员工返校时,须向学校提供一周内的核酸检测报告;境外师生未接到学校通知一律不得返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病愈后返校需要具备资质的医疗单位开具的复课证明。

  就餐前扫码测温 食堂卫生每周查3次

  筑牢屏障让家长放心学生安心

  260余万名学生,从全国各地、从几百万家庭返回校园,意味着城市人口恢复的又一块拼图完成,意味着武汉四分之一人口的巨大流动。一个学生牵动着一个家庭,全面开学牵动着全社会的目光。如何保障校园安全、人身安全、餐饮安全,是武汉面临的又一道考题。

  8月29日一早,汉阳区建桥派出所民警来到弘桥小学弘桥校区门前,检查包括人员、装备、机制在内的26项校园安全内容。这天是学校全体一年级新生和家长的幼小培训会。为保障学生安全进出校园,上放学期间,包括“警校家”护安保畅队、护校队、学校老师、保安、门卫在内的5批人员值守在校门前。

  “来访人员要征得学校同意,必须测量体温,严格登记身份信息……”8月29日,武汉经济开发区神龙小学保安队长朱帮平说。经过这场疫情,做了6年保安的朱帮平更加注意个人卫生。上岗必须佩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是保安们的共识。他说,为了避免把病毒带进校园,大家下班后都自觉少出门、少聚会,不到人流量大的场合,以保证自身健康。

  让学生们吃得健康、安全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

  5月6日,武汉市首批学生复学至今,市场监管、卫健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监管检查5050户次,督促整改食品安全问题,开展食品安全抽检。

  各中小学幼儿园开学前,监管人员已提前介入,对学校食堂进行安全评估,全面检查学校食堂内贮存食品,所有原料来源可追溯。开学后,监管人员还将为每所学校分配负责人,每周检查至少2至3次。开学前,各区市场监管局、学校对学校食堂、校内食品小卖部和超市、学生餐配送企业进行全覆盖检查。学校食堂重点对原材料采购、食品贮存、人员健康管理、操作间环境卫生、餐食加工制作、分餐操作、餐具消毒等环节进行全面检查。

  秋季是食源性疾病和诺如病毒的高发时段。武汉市场监管部门负责人介绍,务必强化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健全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严格监管进货渠道,严防交叉污染,严密防范学校食源性疾病。

  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学前,聘请专业消杀公司,对园内进行全面的地毯式清洁。专业人员对全园的空调、饮水机以及抽油烟机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清洗,不放过任何一处死角。幼儿园还对直饮水的水质进行了检测,并更换了直饮水滤芯,确保幼儿的饮用水安全。教职工对食堂进行细致的卫生打扫,对各类餐具、厨具等进行全面消毒,以确保食堂卫生安全落到实处。

  武汉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周叶中说,师生进入食堂时要扫码测温,排队选菜时要保持安全距离,并要求戴口罩。在卫生消毒方面,餐盘、碗筷在洗碗机经过一轮消毒后,还将进入热风消毒柜,在110℃高温下消毒半小时;食堂人员进入售卖档口,需要在风淋房吹5分钟,消毒除尘,确保卫生、安全。学校食堂采取错峰就餐形式,每餐延长一个小时,比如,早餐原来是6时50分到8时30分,现在延迟到9时30分下班。“这样,可以不集中在一起来就餐。”周叶中说。

  公交地铁加密车次 6000交警力保畅通

  精心准备答好保障这道题

  时隔200多天重返校园,如何保障260多万学子安心舒心?如何保障他们在城市中有序流动?从线上到线下学习,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重新适应校园学习生活?武汉精心谋划、悉心安排,答好保障这道考题。

  “离别太久,欢迎回家。”青山区红钢城小学二年级(5)班班主任张钤给学生写下一封三千字“家书”,记录每一个同学的细微变化和成长,给孩子们的新学期一个温暖的开始。

  凡事预则立。为迎接开学,武汉各校制定了线下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线上教学三类教学预案,一旦出现风险等级变化或突发情况,能够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有序转换、无缝对接。

  武汉组建了心理咨询团队,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关注各类特殊学生,开展“一对一”指导,帮助他们从线上平稳“落地”。

  从线上学习到线下上课,教师和学生都做了大量准备。8月24日,武汉大学返校的9100多名学生正式开始补习,其中6600多名学生上理论课,2000多名学生上实践课。红领巾实验学校请家长提前领回新书,让孩子们早些预习新知识。开学后,各中小学将对学生学习情况逐一摸底、诊断,制定精准教学计划,防止抢时间、赶进度、超容量的做法。

  武汉市交管部门6000警力上阵,护航开学季。

  “报名这天的交通信息研判分析,给我们应对开学当天交通状况带来帮助。”8月29日,江岸区交通大队二中队队长吴胜和同事,一大早就守护在武汉市实验小学门前。前来报名的家长陆续赶来,校门前交警与校方安保人员统计现场状况,提出优化方案。

  最近一周,各区民警都在辖区中小学和幼儿园里,不断与校方安保人员、教职工开展提前模拟演练。

  为保障学生安全有序出行,武汉公共交通提前发力。8月31日起,武汉地铁调整无缝衔接武汉火车站、武昌火车站的轨道交通4号线运行图,增加上线列车,提升运能,方便学子们出行。

  与此同时,武汉公交多条途经学校的线路也加大车次运力,缩小高峰车距,储备应急车辆,增加服务岗点,保证学生和家长们的出行。部分经过中小学周边的主城区线路,高峰车距缩短至7分钟一班,确保学生和家长出行顺畅。

  “我们专门开设学生窗口,优先办理学生购票业务,同时在售票厅设置服务台,为旅客提供引导咨询,方便学生乘车。”武汉站工作人员介绍。

  (长江日报记者 刘嘉 杨枫 郭丽霞 夏奕 尹勤兵 吴曈 黄琪 王雪 郭佳 施政 王谦 通讯员杨冰 王美慧 江娜 宋琼 余亚心曾斯 产启斗 苏丹丹 万建国 许莹 刘心悦  统筹:赵静)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