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游湖北”活动启动以来,大量游客涌入武当山。图为游客们攀登武当金顶。 (通讯员 彭涛 摄)
8月23日10点,雨过天晴,武当山快乐谷景区人头攒动。
扫码、测温,不到10秒,山西游客吴先生顺利入园。“门票免了,确实实惠。”他笑着说。
景区负责人张光伟忙得不亦乐乎:“景区餐厅能容纳500人就餐,7月份还为客流不足着急,这个月操心的是客人太多,吃饭要排队。”
据统计,自8月8日“与爱同行 惠游湖北”活动启动,截至8月20日,十堰各景区累计预约游客67.96万人次,入园47.59万人次,均居全省前列。客流量的增加,带来二次消费大幅增长,不仅弥补门票损失,景区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约30%。
十堰景区率先复工
3月18日,竹山县太和梅花谷景区拿到十堰首张景区复工“通行证”。至3月20日,该市52家景区先后恢复,在全省率先全面恢复开放旅游市场。
“尽快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十堰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边疆介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该市100多家旅游景区、75家星级酒店、66家旅行社自1月底关停,预计一季度直接损失超过3亿元。
4月26日,“惠游十堰”活动启动,十堰旅游产业复苏按下“加速键”。该活动分3批免费发放旅游消费券30万张、惠民旅游联卡1万张,总价值5000万元。市民只需网上申请、领取一张“惠游十堰”旅游消费券,即可免门票游玩市内48家优质景区景点。
截至7月底,30万张旅游消费券全部发放,约26万人次入园。
期间,十堰市组织与广西旅游的对接,迎来包括援鄂医生在内的多个广西旅游团队;发布《十堰市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奖励办法》,对景区、旅行社承诺最高达500万元的重金奖励;在省内率先发放职工文旅年卡,进一步刺激旅游市场。
7月17日,湖北重启跨省组团游。18日,第一个入鄂旅游团由江西乘高铁,直达武当山。
市场需求回暖,旅游热情回升。“从线上营销、景区对接、提升服务质量等各方面,‘惠游十堰’等活动起到了非常好的热身作用。”边疆说。
优惠,不只是免门票
8月8日,“惠游湖北”启动,十堰63家A级景区和3家非A级景区免门票开放,网络预约通道全部开启。
快乐谷景区售票大厅当日停止售票,线上预约成功的游客扫码入园,未预约游客即时预约,景区安排专人指导。张光伟介绍,景区每天限流3000人,在活动启动第二周迎来游客高峰,“能容纳400多辆车的停车场满满当当,还有游客没能预约上。”
8月10日至18日,武当山8天接待游客超8万人,较去年同期增长30%以上,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其中,8月15日、16日,超过3万名游客进山,创下今年双休假期游客量新高。
面对滚滚客流,十堰各景区优化入园程序,严格落实防疫措施。同时,在免门票基础上,推出各类优惠活动,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拉升人气。
快乐谷景区对水上闯关、快乐摸鱼、摇摆桥等娱乐项目实行免费;丹江口沧浪海旅游港,游船价格从每人140元下调到80元,并赠送酒店、水上乐园代金券;郧西五龙河景区推出预订木屋住宿即送乘车、游船往返等服务。
郧阳九龙瀑景区客流量较7月增加70%。景区安排3名工作人员指导游客现场预约,增加10余名保洁,并在人员密集处安排专职人员维持秩序。“人气的不断增长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干劲十足。”景区负责人张道昌说。
让游客多留一天
8月中旬以来,十堰市景区住宿率提高40%,武当山、郧西天河等景区饭店、民宿入住率达到80%左右,餐饮业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武当剑、武当道茶及各景区农特产品销售额提高50%。
大量客流的涌入,大幅拉升景区二次消费。五龙河景区推出滑索、玻璃鹊桥等项目,一周入园1.4万人次,景区收入43万元,商业区收入34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0%以上。
快乐谷景区的漂流、蹦极等二次消费项目日均收入近20万元,基本达到去年同期水平。“要琢磨游客心理:门票钱省下了,不妨在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方面多花一些。”张光伟说。
“旅游是一条涵盖游、食、行、住、购、娱的产业链,不能单单盯着一张门票不放。”边疆认为,短期内,“惠游湖北”激活旅游市场、激发消费潜能;长远看,将推动各景区创新产品,打造更多更有吸引力的消费项目,进入产业要素完善、产业链条完整的阶段。
他分析:武当山景区门票130元,如果能让游客多留一天,食宿、购物、娱乐,人均消费能达千元,“怎么算都划算”。
眼下,茅箭区推出夜游、夜唱活动,刺激“夜经济”;张湾区加大农家乐、民宿的培训力度,提升接待能力;郧西县举行七夕节,邀请省内外旅行社踩线、签约;丹江口瞄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城市,专人实施精准营销;房县加大与武当山、神农架的对接力度,扩大客源。
“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从各方面提档升级,把十堰旅游做大做强。”边疆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文辉 通讯员 李应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