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湖北省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卫体系建设框架雏形渐明
2020-06-22 08:55:43来源:湖北日报编辑:苏喜茹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整体谋划 系统重塑 全面提升——我省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卫体系建设框架雏形渐明

  编者按

  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指出,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打造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湖北样板”,答好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交给湖北的“必答题”。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意见》,为湖北推进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卫体系建设“立柱架梁”,既是行动指南,也是铮铮号令。

  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实地采访,见证全省上下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的积极行动,记录推进“湖北样板”建设的谋划、探索和做好湖北“必答题”的实践举措。今日起本报推出“答好必答题”系列报道。

  6月20日晚11时,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办公大楼里,许多办公室的灯还亮着。双休日全员照常上班,办公室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防控与医疗救治组的工作人员,紧张而忙碌。

  “抢抓当前省内疫情形势稳定向好的有利时机,推进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措施尽快落地。”“抓紧修改制定出台配套文件,各地翘首以盼。”省卫健委机关各处室负责人感到任务重、时间紧,必须尽快构架起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框架。

  前期,在中央指导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国家卫生健康委的精心指导下,在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发改委等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由省卫健委牵头起草的《关于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意见》,已经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目前,与《意见》相关的配套政策文件正按时间节点要求,抓紧进行修改完善,近日将陆续出台。“湖北样板”的打造也将在这套框架基础上构建。

  补齐短板:

  找准问题,解决问题

  “直面问题,才能补齐短板。”省卫健委疾控处负责人直言不讳。他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我们要将问题摊开,抓住机遇,突出解决制约我省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些重点问题。以这次变革为契机,让后续的改革之举更具实用性、针对性。

  矛盾显而易见:在抗击疫情初期,湖北省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尚不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之间,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信息壁垒;与公安、民政、医保、政务等有效协同不足。数据共享方面,重复建设、分散建设和多头管理、多头采集、多系统并立,信息孤岛、系统烟囱等问题也不能回避。半个月前,湖北省卫健委体改处牵头,相关主要业务处室组成的改革专班迅速成立,将这些问题一一罗列出来,带题调研。这些天,他们一直奔波在市县、疾控部门、各级医疗机构中,希望聆听来自最基层的声音,寻求答案。

  一度悬而未决的问题摆在桌面,成了大家的靶点,一并集思广益、出谋划策。

  渐渐,破解之法初现雏形: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优化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设置,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形成覆盖城乡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建立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协同监测机制,健全优化不明原因疾病、异常健康事件监测预警机制。

  “只有面对问题,才能解决问题。”省卫健委基层卫生处负责人认为。在对自己分管领域进行剖析时,他坦言,湖北省基层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网络不健全、服务能力不强,与广大群众卫生健康服务需求不适应的问题。

  基层调研,组织专家研讨,一条条建议逐渐明晰:通过完善城市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促进优质资源下沉;探索推进政府举办的基层卫生机构“公益一类保障、公益二类管理”,稳定基层卫生队伍;改善基层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等。

  湖北省卫健委规划信息处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顶层设计,全面推进湖北省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打造好湖北省卫生健康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六个一工程”;研究建立湖北省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研究基地),依托高校院所、医疗机构和重点企业,支撑临床诊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防控、健康服务业发展等领域大数据开发应用,助力提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和水平。

  应势而为:

  用好经验,放大优势

  “在这场抗疫斗争中,既暴露出湖北省公共卫生领域的短板、弱项和漏洞,同时我们也探索出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5月24日,在《意见》配套文件起草情况专题会上,省卫健委有关领导说。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中医的表现可圈可点。中医药首次大范围有组织地实施早期干预,首次全面管理一个医院,首次整建制接管病区,首次中西医全程联合巡诊和查房,首次在重型、危重型患者救治中深度介入,探索形成了以中医药为特色、中西医结合救治患者的系统方案,成为中医药传承创新的一次生动实践。

  《意见》对下一步湖北省中医药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是中医药发展的好时机。”湖北省卫健委中医综合处负责人兴奋地说,当前,加快中医药发展的共识达到了新的高度,社会各界对中医药的期盼前所未有。我省中医药发展迎来重大机遇,一定要应势而为、因势而变。

  他们构想的蓝图是,发挥湖北省中医药底蕴深厚、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擦亮李时珍“品牌”;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加快建成在全国有影响的中医药服务高地、中西医结合高地和中医药健康服务高地。

  一些落细落微的举措正在推进。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成立“张继先名医工作室”,运用抗疫期间积累的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冠肺炎的临床经验,为肺部感染性疾病、尘肺病、慢阻肺、哮喘等疾病患者实施诊断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湖北省中医院新冠肺炎多学科模式康复门诊建设经验在湖北推广,帮助各地进一步利用中医药优势,探索患者康复期治疗。全国名中医张伯礼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刘清泉院长传承工作室落户武汉市中医医院,该工作室在保障抗疫期间科研攻关项目顺利完成的同时,重点培养一批高层次中医药重症、急症方面的人才。

  寻求创新:

  既具全局性,也需前瞻性

  “有创新,又切实可行。”这是配套文件起草情况专题会上,省卫健委负责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在他看来,创新并非天马行空般的遐想,更应该是老百姓可触摸、可感知的健康福祉,创新内容具有前瞻性、连贯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人才是第一资源。”湖北省卫健委人事处负责人说,坚持问题导向,特别是针对此次疫情防控中反映出来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提出解决措施,刻不容缓。

  详细论证后,湖北省将从公共卫生人才队伍数量、质量、结构、能力、激励保障机制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措施,其中,很多创新性举措让人耳目一新: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和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社会主义学院培训体系;在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立首席公共卫生医师,参与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决策;乡镇卫生院专门用于公共卫生人员的编制不低于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总数25%等。

  “创新的目的是希望以此为杠杆,激发人才活力,释放更多人才效应。”这位负责人说。

  闻此,江夏区安山卫生院院长熊受家感慨道:“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稳定了,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才能更好地落实,健康‘守门人’才能更称职。”

  “这次变革是触及全身的,既有刮骨疗伤之痛,也有脱胎换骨之期。”湖北省卫健委副主任涂远超说。

  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上,湖北省提出了农村卫生服务由现行县乡村三级逐步过渡到县乡为主、延伸到村,乡镇卫生院逐步承担起“兜底”责任的思路;在院前急救上,提出了依托武汉市急救中心建设湖北省急救中心,全力打造中部地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中心的构想;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上,提出建立健全党员、社区工作人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物业管理人员、志愿者、社区组织、群团组织广泛参与的社区常态化防控队伍等,“许多创新带有全局性和前瞻性”。

  “未来可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陶红兵兴奋地表示,《意见》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是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新起点,从强化监测预警、改革体制机制、夯实基层基础等方面,一步一个脚印,务实推进,真正打造出经验可复制、百姓有获得的“样板”。(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蔓 龙华 通讯员 孙苗)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