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武汉市政府常务会审议了《中共武汉市委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代拟稿)。《实施意见》提出,到2022年底,基本完成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系统重塑;到2025年,努力建成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武汉中心。
武汉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重塑,包括了应急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和重大疫情救治三大体系,主要有完善七项机制、强化四项建设和补齐四项短板等15项重点任务。
在健全优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中,武汉市提出,组建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委员会,区、街道和乡镇设立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配备卫健专干,居(村)委会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改进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方式,通过公共卫生疫情直报系统、医院发热门诊观察、预约诊疗、互联网诊疗、药品零售、第三方检测机构等大数据监测,实时动态关注居民健康变化情况。此外,武汉市还计划在全市中小学建立“校医制”,把公共卫生安全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厂医制”,建立群众举报奖励机制,调动全社会参与群防群治。
在改革重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武汉市提出,提升市、区疾控中心的行政级别,市、区组建不少于1000人的精准流调队伍,建设市疾控中心综合实验楼,集成P3实验室和动物实验室等,争取建设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传染病防控中心。
在建立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中,武汉着力补齐疫情救治硬件、重症救治能力、中西医结合救治、紧急医学救援等四项短板。武汉市计划扩建市金银潭和肺科医院,在大武昌和大汉阳片区选址新建传染病医院。16家部、省属(管)医院建设相对独立的传染病区或传染病房,推进中心城区10家医院和6个新城区人民医院或中医院建设独立传染病大楼或改造建设传染病病区。各区选择1家至3家基础条件好的方舱医院,作为预留应急场地,用于战时紧急动员。依托同济、协和等医院,建设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等。支持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建设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空—地一体化急救中心,打造12分钟医疗急救圈。
此外,在人才和组织保障上,武汉市还提出,二、三级医疗机构内科类专业医师在晋升副高职称前,须完成不少于6个月的公共卫生能力训练。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负责人应具有预防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湖北日报记者蔡朝阳、严运涛)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