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40天5场“云签约” 宜昌加速项目建设
宜昌“云上”搭台“搅动”招商引资:中燃集团73亿元布局三峡燃气新产业,人福药业40亿元加码特殊药基地,大唐网络80亿元“拥抱”宜昌5G,百亿新投资“牵手”枝江,76亿元都市工业新项目“刷新”西陵……
3月20日以来,短短40天内,宜昌密集举办5场不见面的“云签约”,新增73个重点项目落户,协议投资总额546.67亿元。
实现密集签约的背后,是开辟新路径的“5朵云”——“云招商、云洽谈、云会商、云签约、云服务”,让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推进不断档、不松劲。一季度,该市新签约重点产业项目160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9个。
行动早化危为机
“疫情困住了我们的‘腿脚’,但困不住大家想干事、干成事的决心。”宜昌市招商局局长陈华介绍,2月份原本安排了10余批次小分队走出去,30批次的客商来访,还有40余个项目拟签约互访,含中燃集团、宝能集团、东风集团等一批重量级商务洽谈,但被疫情完全打乱,“在谈项目不能实地探访,进度暂停,签约暂缓……”
面对发展可能陷入失速的困境,早在2月中旬,宜昌迅速提出完善产业链招商地图、建立产业链项目落地分布图、创新开展新媒体招商推介、突出生物医药重点产业招商、开展项目网上签约等9条具体措施,着眼于项目推介、洽谈、考察、签约等各个环节,充分利用电话、微信、视频会议、邮件等方式,全面开展“不见面”招商。
不能手握手,但可“云上”见。在宜昌市委主要领导带头下,一系列“云洽谈”活动打通疫情以来政企沟通的新桥梁。
尽管物理距离很远,但心理距离很近。视频连线中,企业家们种种疑惑化解了,各种需求对接了,纷纷吃下“定心丸”。
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执行主席、董事总经理兼总裁刘明辉说:“与宜昌结缘16年,这次更深感到创新和服务。”宝能投资集团董事长姚振华在连线中感叹:“增强了在宜昌继续投资的信心。”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云表示,加快在轨道交通、翻坝运输体系建设方面与宜昌合作。
招商全流程搬上云端
“虽不能见面,但他们用视频连线让我‘考察’厂房用地,没想到宜昌高新区招商服务很抠细节。”3月18日,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九州互联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竑邠,被这份特殊的服务所感动。
为推动创新常态化、机制化,宜昌进一步搭建“云招商”移动互联网平台,整合“云招商、云洽谈、云会商、云签约、云服务”5大云系列,“从招商推介、项目攻关、场地考察、合同草拟,到服务跟进,几乎把招商引资工作全流程搬上云端。”为配套线上服务,已建立16个“产业技术联盟”专业群、69个项目洽谈群、28个项目服务群。
改“面对面”交流为“屏对屏”沟通,改“桌对桌”会晤为“键对键”洽谈,确保了招商热度不降温、在谈项目不失联、项目服务不失分。
“不仅将疫情影响降低到最小,而且相比过去,招商效率还提升了。”陈华举例说,疫情期间,夷陵区仅11名项目经理,线上高效对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地49位负责人,最终顺利签约8个工业项目。
通过系列“云上”活动,中燃集团、中国建材、东风汽车等一批重点企业与宜昌合作项目不断推进、开花结果。在宜都,广州王老吉、国药股份、湖北交投等企业的16个重点项目签约落户,协议总投资额60.1亿元。在枝江,继首批集中“云签约”总投资112亿元项目后,4月30日再度签约27个项目,总投资68.2亿元。
复工开工拉满弓
疫情防控期间,湖北三宁公司申请2亿元政策性贷款,需要补充资料,但由于疫情无法线下办理。宜昌市发改委“不见面审批、无接触服务”,连夜加班将文件电子版发送给企业。
疫后,像这样的“云服务”不断升级。在“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市级领导、一个牵头单位、一个推进专班、一张责任清单”的工作机制下,宜昌今年已解决企业难题近400个,在财税支持、信贷纾困、产业链和供应链修补上持续加力,及时帮助解决重大项目开复工的资金、用工、设备和原材料供应问题,帮助3家企业发债融资27.5亿元,获得专项贷款资金44.6亿元。
近一个月来,宜昌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全面启动宜昌人福白洋原料药生产基地、三宁年产60万吨乙二醇等34个先进制造业项目,关公文化小镇等15个现代服务业项目,白洋长江公路大桥等34个基础设施类项目,长江岸线柏临河入口至猇亭古战场段整治修复等6个生态环保类项目,宜昌市环城南路片区旧城改造等12个社会民生类项目。
3月26日、4月24日,枝江、宜都举行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总投资近300亿元的40个项目拉开建设序幕。截至目前,宜昌计划开复工的省市重点项目开复工率均达100%。(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乐克 通讯员 周燕琼 袁达)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