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刘子清——让改革创新的血液永远在光谷奔腾
学思践悟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69次提到改革,59次提到创新,19次提到市场,14次提到人才,6次提到创业。
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既是一个国家命题,也是一个区域命题。
如果回望国家改革开放的历史轨迹,会发现一颗璀璨耀眼的星星,叫做光谷。
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一代又一代创业者和建设者披荆斩棘,矢志奋斗。一系列开创性举措,一大批标志性成果,一条自我积累、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创新发展道路,一段跨越式发展的精彩篇章,把这颗“星星”推向国家级创新示范,并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发展经验。
她用30年,坚定不移勇担国家战略。
她用30年,坚定不移发展高新产业。
她用30年,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创新。
她用30年,坚定不移弘扬干事创业。
中国光谷,因光而立,因谷而兴。
下一个30年,她又将如何从“中国光谷”迈向“世界光谷”?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刘子清认为,只有让“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光谷文化深深植根,让改革创新的血液永远在光谷奔腾,才能在滚滚向前的发展大潮中,留下时代的回响。
总书记的牵挂,是鞭策光谷前行的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未来经济发展,“改革”和“创新”是重点。十九大报告中,59个创新,让160多万光谷人、6万多家光谷企业,感受到了国家对创新驱动发展前所未有的重视,也感受到在全球化科技和经济竞争中,时不我待的迫切,枕戈待旦的决心。“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报告中这些关于创新的论述,是光谷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思考和践行的着力点。
过去5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即“中国光谷”。总书记的每一声嘱托、每一句牵挂,都是鞭策我们前行的动力。
2013年7月21日,总书记来到光谷展示厅,看到光纤通信、3D打印、生物质能源等最新成果,感到很欣慰。他说:“一个国家只是经济体量大,还不能代表强。国家富强靠什么?靠自主创新,靠技术,靠人才,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
总书记勉励我们:“光谷发展很快,科技成果转化效果明显,体制机制改革做了许多文章。尤其光谷与大学结合紧密,研究机构多,科技人才多,有自主创新成果,大学产业化做得不错。”“我们这么大的国家,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光谷,并先后来到烽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考察。
考察中,总书记反复强调一个重要观点:“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要摒弃幻想、自力更生。”
在察看集成电路生产线时,总书记说,装备制造业的芯片相当于人的心脏,心脏不强,体量再大也不算强。要加快在芯片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勇攀世界半导体存储科技高峰。
牢记这份嘱托,长江存储分秒必争,32层三维NAND闪存芯片年内可实现量产,64层芯片已完成研发攻关;坚定不移推进国企改革,烽火与大唐两大央企成功重组;长飞继2014年登陆港股后,7月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创业者的痛点,是光谷营商环境的考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眼下,光谷70%为35岁以下年轻人群,在这里工作的博士约1万人。一个青年之城、创新之城已经崛起。
全球最年轻的产业、最年轻的创业公司、最年轻的创新大军,极大考验着一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吸引力——我们怎么样才能让这些企业和人才愿意来光谷,并且来了还舍不得离开?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一个地方发展搞得好不好,质量高不高,关键看土壤和生态行不行。地方生态好了,树木自会成林,百鸟自会来栖。这个生态,就是营商环境。它既包括道路、交通、环保等硬件实力,也包括政府作风、服务能力、开放容错等软实力。
通过过去30年的发展,光谷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取得再大的成绩,也不能“以瑜掩瑕”。
2018年3月以来,我们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城管再革命”,扎扎实实解决道路破损、垃圾暴露、水体黑臭、交通拥堵、路灯不亮、渣土车疯跑等多个城市管理问题。
城市环境就是营商环境,城市形象就是生产力,光谷要发展,就要正视问题,决不回避,补齐短板。
与此同时,我们积极谋划出台“光谷高质量发展20条”,通过高能级产业体系、高精尖创新体系、高素质人才体系、高效率制度体系、高水平开放体系、高品质生态体系等六大核心体系的构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争当我省乃至全国的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迈向世界光谷,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实现光谷高质量发展,还要超前谋划,如何在10年、20年、30年后,依然能立于创新发展的潮头浪尖。
18年前,“中国光谷”的概念刚刚被提出的时候,中国工程院组织30余人的院士团,为光谷顶层设计做规划咨询。参与蓝图规划的,包括高锟、中村修二等诺贝尔奖获得者。集成电路、光显示、半导体照明等光谷一系列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均超前谋划于其时。
2017年底,我们再次赴京举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院士专家咨询会,邀请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的34位院士及专家,为光谷把脉,谋划下一个30年。
按照党的十九大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部署,以及《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我们立足当前实际,为“中国光谷”迈向“世界光谷”、实现“光谷梦”,提出了“三步走”战略:
2020年的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020年的光谷,将建成全球一流的高科技园区,成为全球创新创业网络的关键节点,“中国光谷”享誉世界,实现“美国有硅谷、中国有光谷”的发展格局。
2035年的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35年的光谷,综合实力进入全球高科技园区前列,成为全球创新创业网络的重要枢纽,基本建成“世界光谷”。
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期望,那时的光谷,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科技园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世界光谷”全面建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蔡朝阳 李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