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导航_fororder_广告1
荆楚大地
新闻热线:027-88153686
长江入湖北第一关的“疫”线守门员战疫赛道上有一种汉马版的暖心服务物业小哥骑单车给居民运套餐 100多斤猪肉挂满车把隔离点内中风老伴得到悉心照顾 七旬老人“实名”视频致谢妇女节6名一线工作者讲述抗疫故事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 力争做到战“疫”和战贫两不误武汉:用爱心打通居民服务“最后100米”父亲走了 她沿着父亲的脚步踏上防疫一线湖北十堰“90后”女辅警创作漫画为战友一线战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稳岗返还5.53亿元 惠及企业10.35万家武汉:三类地点全部实现“床等人”硚口武体方舱医院“休舱”【战疫最前线】除了治疗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医护人员还做了这些暖心的事浦发银行潘卫东:加速数字化转型 促企业复工复产 保民生服务畅通江夏区方舱医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园采购10吨防护物资直飞运抵武汉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向全省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干部发出倡议武汉实现核酸检测日清日结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对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实施康复隔离的通告(第16号)组图:拿起儿时笔 手绘战“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江夏中医医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张定宇妻子为新冠肺炎患者献血浆两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专家:中医药全程干预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学生(中、英、法)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严格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号)209名滞留同胞乘国航包机回家武汉开发区城管队员24小时待命 每小时给道路桥梁量一次“体温”武汉见证:急难险重有我子弟兵武汉百万中小学“线上开学” 特殊典礼开启新学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职工用“五谷杂粮”作画 为武汉加油祈福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全民监测体温的几个问题的答复武汉三种方式强化发热病人排查社区防控:筑牢第一防线寂静的城市 坚守的市民湖北郧西:54个宝宝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转运首批患者的车辆抵达火神山医院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汉伢》传遍大江南北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强疫情防控监督工作 对违纪违法者坚决查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20名患者集体出院17个文艺人共谱《武汉伢》《战书》如确有需要 武汉将申请进一步延长春节假期武汉市中小学从2月10日开始线上开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武汉协和医院11名医护人员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湖北将在3天内扩大防护服等医用物资产能禁行首日 武汉商超供应有保障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工 12天内交付

80后女教师的神农架情结:搜寻民乐七年 留下大山清音

2018-08-23 15:04:22|来源:湖北日报|编辑:苏喜茹|责编:赵佳雯

80后女教师的神农架情结:搜寻民乐七年 留下大山清音

图为:王梦熠跟师傅学习敲锣鼓。

  山村歌声悠悠,锣鼓咚咚,唢呐阵阵。

  流传于民间,行走在山野,穿越百年的神农架民间音乐,曾盛极一时,也近乎绝迹,如今却在80后大学教师王梦熠《野山清音》一书中得以集中展示。

  生于斯长于斯的王梦熠,从小听着山间民乐长大,本科、研究生读的也是音乐专业,毕业后又在汉口学院任音乐老师。

  王梦熠完成26万字的神农架民乐专著后,如释重负。8月19日,她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我没有辜负神农架的滋养。”

80后女教师的神农架情结:搜寻民乐七年 留下大山清音

图为:王梦熠(右一)与玉林班师傅们合奏演出。

  大学生回乡搜集濒危民乐

  8月3日,王梦熠结束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的支教,返回武汉。她第一时间联系了师父邓志义,分享途中见闻。邓志义是神农架林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7月7日,他最先拿到付梓后的《野山清音》,是王梦熠专程从武汉赶回神农架送给他的。

  拿到书时,60岁的邓志义既惊又喜,他翻开扉页,用手机对准书中二维码轻轻一扫——6年前,他和吴康英在夜锣鼓歌场上对唱的视频跃然眼前。而视频中意气风发的吴康英,已于2017年冬天去世。这本书,以及那个小方块里“扫出来”的视频,触动了他的心灵。

  打火炮、打丧鼓、薅草锣鼓、哭嫁歌、穿号子情歌……这些民乐曾经在神农架盛传。但随着文化潮流变迁,神农架本地青少年慢慢减淡了对本地民乐的热情,祖传民歌更是鲜有人知,人才断层严重。“神农架民乐原本就没有什么定型的曲谱和成型的歌本。他们以‘嘚、当、嘀、哒、哩、呐、啷’为乐谱,用‘凭心传’编歌词,通过口口相传、口传心授,‘剽学剽记’而世代相传。”王梦熠说:“这也意味着,随着一些德高望重的老艺人离世,其独特的演唱、奏唱方式将永久失传。”传承危殆,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2011年,在武汉音乐学院读民族音乐学硕士时,她脑海中常回荡起家乡的声声锣鼓……当年,她回神农架找到邓志义,介绍了自己准备搜集整理民间音乐的想法。邓志义被感动,当即介绍她加入一个乐班——玉林班,随行拍摄、采访、搜集、记录。

  步履不停哪怕荆棘满地

  “阳锣鼓、夜锣鼓、花锣鼓被称为神农架‘三锣鼓’,是省级非遗保护项目。但很少人知道,汉民族创世史诗《黑暗传》,就是在神农架夜锣鼓歌场中诞生的。”王梦熠说,既然选择深山,就要步履不停,哪怕荆棘满地。

  当年,她就把神农架民间音乐当成自己的硕士论文,跟着玉林班爬山进村,以民间吹打乐“三锣鼓”为线索,以活跃在民俗事务中的民间乐队玉林班为观察对象,通过玉林班所参与礼俗仪式的动态纪实和对仪式活动中音乐形态的静态分析,展示神农架大山里一个民间乐班的生存状况及其在礼俗中的用乐情况。

  这篇硕士毕业论文,王梦熠写了10万字,题目叫《神农架玉林班音乐研究》,被武汉音乐学院评为当年优秀毕业论文。

  王梦熠没有止步。“路隔十里地,各处一乡风。”这是神农架地域文化的典型写照,为给非遗的活态传承保存“影像教科书”,王梦熠靠脚板一步一步去搜寻。

  毕业后当了大学老师,神农架仍然是她除学校、家里之外行走最多的地方。“我是想记录家乡几代人的技艺和记忆,那可是《黑暗传》的源头之地!”王梦熠说:“困难远不止攀山进村、身体辛苦那么简单。”

  每一段唱词都是文化的记忆

  “最难的不是走十几里山路,而是去了人家不让你拍。”王梦熠说,神农架阳锣鼓又称薅草锣鼓,是在白天劳作时歌唱,花锣鼓则普遍应用在各种喜庆活动中,而夜锣鼓是在夜间祭祀吊亡时唱。受礼俗禁忌和传统观念影响,许多丧家不愿意接受拍摄。“一个女孩子,半夜守在做法事的灵堂边,有时一守就是一整晚,很不容易。”玉林班班主刘玉林说。

  2012年8月22日,69岁的徐奶奶去世,子女们请玉林班在神农架林区松柏镇松柏村殡仪馆为母亲举办一场丧礼。

  征得老人子女同意后,王梦熠获得跟拍机会。仪式持续三天两晚,每晚有不同的演奏曲目,她不愿漏掉任何一曲,一直守到仪式结束。“过去不少民间技艺都恪守‘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宁可失传、不可轻传’等‘祖训’,但师傅们却都有问必答,倾囊相授。”王梦熠说,这让她很感动,他们其实也不忍这些技艺失传,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而已。

  5年里,王梦熠除了上课,寒暑假都回神农架,20多次跟随戏班子进山入村实地踏访,共收集录音30小时、录像22小时,拍摄照片800余张,记录访谈上万字,记录乐谱102首。

  “每一段唱词、乐曲都经过岁月沉淀,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我想做的就是将这份文化记忆传给后来者。”王梦熠说,“我不忍看着他们消失,同时也是给那些还在坚守的戏班师傅们鼓劲儿。”

  让她欣慰的是,如今在神农架,民乐又渐渐“活”起来,并走出大山,一步步走向全国。去年,神农架锣鼓吹打组合从全国民乐比赛中脱颖而出,成为湖北唯一一支入选的组合,出征中国民乐展演。(文/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翟兴波、通讯员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