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江汉区满春街工委副书记唐浒——服务是最好的社区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治理”和“管理”,只是一字之差,体现的却是思想上的飞跃。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在人民群众的需求日益复杂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基层社区治理,是一个亟待破解的新课题。
武汉市江汉区满春街,位于汉口六渡桥闹市中心,北连中山大道,西临汉正街,地狭巷多、店铺林立、房屋老旧、人口密集,是一个典型的商业老城区。在满春街工委副书记唐浒眼中,这里既有老城区浓浓的汉味、人情味、生活味,更有着老城区的各种通病:因为缺乏物业管理,房屋维修、二次供水、下水管道、垃圾清理、楼道乱堆乱放等问题突出,加之流动人口多、老人孩子多、贫困人口多,治安问题备受关注,消防安全刻不容缓,脱贫扶贫工作任重道远。
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城市的基层管理者们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挑战。面对人民群众的需求日益复杂化多元化,唐浒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是关键。
变“独角戏”为集众智、合众力
人们常说,社区是城市社会的细胞和毛细血管。而老城区功能弱化、设施老化,与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我们满春街辖区有7个社区,每天从早到晚,房屋漏水、管道疏通、电梯停摆、邻里矛盾……各种“鸡毛蒜皮”,足以让7个社区、46个网格的网格员们每天忙上忙下,“按下葫芦瓢又起”。
小夹社区,地处集家嘴码头,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管理难度很大。为充分发挥社区流动人口的“主人翁”精神,发动居民群众建言献策、参与公共事务,小夹社区的“社区‘半月谈’”专题活动已开展了11年。在推进“红色引擎工程”中,社区党委以“半月谈”为平台,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学思践悟、知行合一,结合理论学习,积极参与到与社区公共事务有关的践行活动中去。针对老旧社区环境改善问题,社区“半月谈”分别就环境卫生整治、电线乱牵乱搭整治规范、平台漏水、更换水箱、更换损毁铁栏杆等具体事宜开展“一事一议”。邻居们相聚聊天,说说心里话,社区党员干部也借此机会汇民声,解民难。通过“谈”让大家坐下来共同商量,共同决议问题,通过“谈”也有效改善了社区公共环境,促进了居民互动,和谐了邻里关系。
江汉大厦,是一栋著名的“烂尾楼”,楼高19层,居民163户,电梯年久失修,却既无开发商又无物业,居民安全出行都得不到保障。谁来修?谁来管?在社区的帮助协调下,江汉大厦居民成立了“自管会”,经过反复协商,维修金由政府、社区、业主分别承担一部分,目前三部电梯都可以安全运行,大厦物业也基本实现了自治。
社区怎么建设?群众如何服务?矛盾怎么化解?基层党组织,要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但社会治理不只是党和政府唱独角戏,大包大揽的管理方式既不科学,也不现实。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就要集众智、合众力,充分体现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主人翁精神。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制胜法宝,也是加强和创新社区基层治理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社区事虽小,却关系大家日常生活,让大家认同自己的社区身份,真正参与社区事情,才能更好地化解民忧、纾解民困。
让资源下来,让服务上去
中大社区的小玲,九月份开学就要成为初中生了。放暑假后,每天一大早,她都会第一个来到社区的“小花朵”公益课堂。在这里,她和小伙伴们上午看书、学习、写作业,下午有各种趣味公益课,有时还有志愿者带领着外出参观游玩,暑假生活可丰富了!
小玲来自一个单亲家庭,家中还有年迈的外婆和残疾的舅舅,从幼儿园起,小玲就是社区工作人员看着长大的。一放寒暑假,小玲从早到晚都呆在“小花朵”公益课堂,在这里接受托管的小伙伴,由最初的十几人已增加到四十多人。小玲主动帮助社区的叔叔阿姨们管学习、管纪律,不仅是孩子们的小姐姐,还是小班长呢。
大夹社区的江婆婆,今年已经90多岁,没有跟子女住在一起。以往她对社区换届等活动都不冷不热不参加,觉得“感受不到什么社区服务”。而近年来,看着社区工作人员经常为她跑上跑下、嘘寒问暖,江婆婆嘴上不怎么说,态度早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在我们满春街,不仅有很多父母忙于生计孩子缺人照顾,还有762位80岁以上老人,托幼和养老的服务需求量都很大。在区委、区政府及区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形成了“一中心五站”的居家养老综合体系,还通过多维度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养老服务中心,开办银龄食堂,提供助医、助洁、照护,为老年人和残疾人免费安装扶手等无障碍设施,开启“互联网+居家养老”模式探索,完成失能、半失能、空巢、独居等4类老人的摸底工作,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服务。
民生抓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社会治理要紧紧抓住人这个核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满春街通过托管站、公益课堂、夕阳互助队、养老中心等多种形式,发动志愿者和社区居民互帮互助,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老的有适合老人的方法管,小的有适合孩子的方法管,解除了很多社区居民的后顾之忧。当老有所养、幼有所教、弱有所扶,让资源下来、服务上去、群众满意,社区居民对社区日常工作的配合度和支持度自然会得到显著提升。
穿针引线,把各方都调动起来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我们作为身处最前沿的基层党员干部,如何穿针引线、承上启下,发挥落实方针政策、共谋百姓福祉的关键作用?
要解决那么多纷繁复杂的问题,单靠一个基层社区的力量还是十分有限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在社区治理上落细落小落实,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还需要基层党建与共建互补,通过组织纽带把各方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资源共享把各方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活动共联把各方优势发挥出来。目前,满春街已与辖区内多家企业形成共建关系,通过“认领服务”等多种方式,让“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体制在运行中不断落实。
在老城区,以往电线乱接乱搭的情况可谓常态。经过不断治理整顿,这个问题总算改善了,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老城区出行不便,电动车成为主力。有电动车就要充电,于是从八九楼甩一个老长的接线板下来给电动车充电的情况,又成了“街头一景”。这样的充电方式存在极大的消防隐患,尤其在老城区,一旦失火甚至会“火烧连营”。但社区工作人员磨破嘴皮子,工作做了一箩筐,很多居民照充不误:你不要我充,我到哪里去充?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律禁止,一味去堵,显然并非良策。保障和改善民生,就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一件落实到底。为解决社区居民给电动车充电的问题,我们多方筹措,通过与辖区内的物业公司、相关企业协调合作,并调用惠民资金,对多个停车棚进行了升级改造,设置了投币式的充电桩,还通过制定“微公约”等形式,发动社区居民一起来对各类不文明行为和安全隐患“宣战”,共同打造清洁、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
社会服务与城市管理问题都是具体而微的,老百姓的需求都是实实在在的。今天,我们的社会治理,不再是政府包干的单一模式,而是开创了由基层党组织“掌舵”、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网格化、大数据、上下联动……从机关到企业,从社会组织到普通群众,都从中出一份力、发一份光,因地制宜、分工负责,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实现社会合力的最大化,真正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付勤 通讯员 胡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