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     舆情智库
湖北地质贴身服务基层 转型创新“转”出新天地
2021-04-29 14:57:38来源:湖北日报编辑:李燕责编:李玥

湖北地质贴身服务基层 转型创新“转”出新天地_fororder_01

2020年10月中旬,省地质局省水文队赴恩施市沙子坝滑坡开展地质勘查,为滑坡治理提供技术支持。(湖北省地质局供图)

  卷首语

  春意盎然催人奋进,湖北省地质局和湖北日报联合开办的荆楚地质行业版与您见面了。荆楚地质旨在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地质工作系列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发挥地质作用”“平稳转型、精准定位、建强队伍、创新发展”要求,锚定“十四五”蓝图,强化湖北地质信息宣传。

  荆楚地质将围绕服务能源资源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科技队伍、地质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典型人物等方面,讲好湖北地质好故事。期待您的关注、参与!

  地质工作涉及资源保障、城乡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地质灾害防护等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十三五”以来,湖北省地质局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地质工作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作用,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地质贡献:地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农业地质、城市地质、旅游地质取得新拓展……

  向地球深部进军 努力找矿增储

  4月初,走进宜昌宜志页2HF井,工地一片热火朝天。该井前不久顺利完成技术套管固井,即将进入水平段施工。2月15日,在利川市建南地区,红页1井成功投产,定产7万立方米/天。湖北页岩气勘探开发正大步向前。

  省地质局认真落实国家、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在省自然资源厅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坚持需求导向,调整优化找矿布局,聚力清洁能源矿产找矿、大宗紧缺矿产深部找矿、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找矿,地质找矿取得突破性进展。

  积极参与全省页岩气调查评价。累计承担页岩气地质调查项目27个,实施页岩气地质调查井及参数井23口,优选页岩气远景区92处。与中国地调局等单位一道,基本上摸清了全省页岩气资源家底,预测了页岩气勘查开发远景区地质资源量,为湖北省未来页岩气勘探开发打下良好基础。目前,鄂西地区被认为是我国除四川盆地之外最具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的区域,页岩气地质资源量11.68万亿立方米,居全国第5位。

  加强局地合作,大力开展地热资源勘查。近两年,中深层地热勘查捷报频传,先后在武汉、宜昌、恩施、襄阳、神农架、黄冈、咸宁、黄石等地新探获地热资源,优化补强了湖北省地热资源分布格局,助力地方绿色发展。

  向地球深部“进军”,加强深部找矿。为缓解黄石大冶地区“四矿”矛盾,省地质局瞄准鄂东南矿聚区铁铜金多金属深部找矿,持续开展成矿区划和成矿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对成矿规律的认识,优化矿产勘查部署,集中局系统地质、物探、科研力量,整合实施省地勘基金、局地质找矿专项等项目,开展会战式找矿攻坚,连年探获新矿体,相当于每两年增加一个中型铁铜金多金属矿床储量。2020年更是取得多点突破:在大冶市付家山-龙角山地区新探获3.3万吨钨矿,该矿区累计发现钨矿5.84万吨,改写了湖北省无大型钨矿的历史;在铜绿山、鸡冠咀-桃花嘴等矿区深部和外围探获新的厚大铜铁金矿体,新增铜、金金属资源量均超过中型。

  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找矿亦取得重要进展。在鄂西北竹山-竹溪地区、鄂东北大悟-蕲春一带、鄂西夷陵等地分别探获铌矿、锰矿、石墨等多个中大型矿床。据介绍,5年来,省地质局新发现矿产地44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23处、小型矿产地21处,提交找矿靶区150余处,新增了一批磷、铜、金、铅锌等矿产资源储量,提高了湖北省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程度。

  建立三大技术支撑体系 守护生命财产安全

  4月中旬,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恩施市马者村,五保户沈道70平方米的新房漂亮宽敞舒适。“去年遭遇大灾,保住了命,今年又住进新房,感谢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帮助。”沈道回忆起2020年7月的那场滑坡到如今幸福美好的生活,十分感慨。

  2020年7月21日,恩施市屯堡乡马者村沙子坝因屡降暴雨导致地面开裂,该村村民、义务地灾隐患监测员陈光明发现后,成功预警,挽救了村民们的生命。

  再往前,6月29日,巴东县水布垭镇石坪村4组发生124万立方米山体滑坡,也是村民第一时间发现公路坍塌,及时预警,133人及时安全转移。两次案例被专家们认为是“教科书式”的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案例。

  湖北省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之一,地质灾害预防关乎百姓生命和财产安全。2020年,全省多地发生洪涝灾害,多地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通过宣传培训,各地群众防灾减灾救灾意识不断增强。”省地质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地方提供救灾防灾等预防、应急服务和技术支撑,已成为省地质局的重要职能之一。

  2020年,在省自然资源厅、省应急管理厅的主导下,省地质局组织地灾防治网格化管理协管员212名,开展网格协管;完成了160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和49期趋势预测预警,重点开展69个地质灾害易发县市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完成了地灾应急调查、巡排查、应急监测等工作,协助地方开展应急处置、宣传培训、应急演练;组织完成了2019年度26个基础性调查评价项目,开展了476个重大隐患点专业监测预警和普适型监测及54处地质灾害治理及搬迁避让。

  目前,该局已建立了地质环境队伍体系、地灾防治网格化管理体系和地灾应急支撑体系,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大大提升,为全省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该局承担了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与保护等重点工作;开展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与运行,全省重点地区地下水环境监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监测、江汉平原水土污染监测,建立了全省地质环境信息平台,推动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

  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该局与自然资源厅、应急管理厅、生态环境厅和地方政府联合发文或签订相关合作协议,无偿提供多项社会民生公益服务、技术支撑服务、信息化服务。

  摸清地质家底 助力绿色发展

  4月的恩施市三岔镇,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白色的土豆花竞相开放。“今年天气好,土豆收成应该不错,可以卖一个好价钱。”恩施市三里乡村民黄武轩笑呵呵地说。

  如今的恩施硒土豆火了,已成为网红小吃,成为恩施当地乡村振兴主导产业之一。

  硒,是一种重要工业原料,也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湖北省富硒土地资源丰富,总量位居全国前列。

  但硒在全省如何分布,却一直没有摸清楚。2016年,在省自然资源厅组织下,省地质局启动“金土地”工程——高标准基本农田地球化学调查,给土地做“体检”。“通过对土壤、灌溉水、大气沉降物进行化学分析,检测硒、锗、氮、磷、钾、有机质等养分指标和PH值的含量等,可以知道土地质量,并同步采集农作物样品进行聚硒检测。”省地质局相关负责人介绍,5年来,省地质局完成4.5万平方公里富硒土地调查,向有关县市提出富硒产业基地建议260余条,为基础地质研究、农业种植规划、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富硒土地资源开发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将助推湖北省富硒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富硒特色农业发展。

  “农业地质、城市地质、旅游地质等在乡村振兴及城市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省地质局各单位‘下乡进城’,主动服务地市州经济发展。”省地质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助力贫困地区发展,省地质局先后完成四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资源与环境图集编制、地质旅游潜力评价,实施各类调(勘)查、地灾应急处置项目超过170项。此外,还完成全省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17935个表层土壤点位、2474个深层土壤点位采样;完成全省203家重点行业企业污染用地调查采样、质控及测试分析。

  城市地下哪里适合开挖建房,哪里适合修建地铁,都是一门学问。该局先后完成或正在进行武汉、黄石、宜昌、鄂州、孝感等城市地质调查,为城市未来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决策依据。

  湖北省地质旅游资源丰富,该局已先后完成华中地区重要地质遗迹调查(湖北)和黄石市、恩施州、五峰县地质旅游资源调查,助力建设大别山、恩施大峡谷-腾龙洞等4处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地质公园。目前,腾龙洞、大峡谷景区都已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景点。该局还培育1个地质文化产业园,建设6条地学科普旅游路线。与远安合作建设国家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推进建设远安化石保护研究中心,发掘出全球最古老完整的鳍龙类化石骨架,开展地质文化村建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林晶 通讯员 张宏福 罗俊)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