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     舆情智库
武大博导16年献血200次 在学生心中播撒无偿献血的种子
2020-11-19 13:17:22来源:武汉晚报编辑:苏喜茹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坚持“平民的慈善事业”16年献血200次 武大“热血”博导在学生心中 播撒无偿献血的种子

武大博导16年献血200次 在学生心中播撒无偿献血的种子

潘教授展示自己参加各种马拉松获得的奖牌,鼓励学生们多跑步。

  11月17日晚,武汉大学一栋教学楼内,一堂面向本科生的核心通识课——《世界文明史》正在进行,授课教师是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潘迎春。她同时也是首批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主讲老师,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首届“査全性教授1977纪念奖”等一系列奖项。

  课程结束,潘迎春放起无偿献血知识PPT,展示自己的部分献血证。这并非是她第一次向同学们科普无偿献血知识,她说:“无论种子是不是会开花结果,但起码曾经撒下。”

武大博导16年献血200次 在学生心中播撒无偿献血的种子

潘迎春近一两年的献血证。

  “不要拔高个人,我不是什么英雄”

  “没有多么伟大,更谈不上是英雄”,潘迎春倾向于将献血视为“和吃饭喝水一样的生活习惯”。最终打动她受访的缘由,是她想到“如果可以让更多人加入,宣传就宣传吧”。

  11月15日,潘迎春完成了第200次献血。截止到这天,她共献血达84900毫升。实际上,在她看来,这仅是16年献血生涯里平凡的一天。

  潘迎春和无偿献血的缘分始于2004年。武汉的8月,在烈日下走几分钟就会汗流浃背,那天,潘迎春从武大蹬了半小时自行车,赶到中南商业大楼,在献血车上献出第一份200毫升全血。她回忆,此前看过无偿献血的宣传后就打算参与,“暑假时间比较自由,就骑着车去了”。

  后来,她又献过两次400毫升全血。

  全血献血间隔期是6个月,潘迎春了解到,成分献血的献血频率可以更高。2008年1月,她开始参与成分献血,这让她的献血打卡时间再度缩短。

  成分献血是在仪器提取血小板后,将其他血液成分还输体内,多数献血者是一个手臂采血,一个手臂还输。而潘迎春只有左臂的血管符合采血条件,每次只能单手采与还,加上每次她会选择捐献双份即2个治疗量的血小板,献一次成分血,意味着要保持手臂在近3个小时的献血过程中纹丝不动。

  武汉血液中心成分献血科副主任林卉介绍,潘迎春个人累计献血总量相当于捐献出了350多个治疗量的血小板。

  在完成第200次献血后,潘迎春的献血义举登上热搜。面对网友的赞赏,她云淡风轻,“在我看来,献血可以说是平民的慈善事业,不过是举手之劳就能挽救他人生命,为什么不坚持做下去?”

武大博导16年献血200次 在学生心中播撒无偿献血的种子

学生向潘迎春咨询献血事宜。

  “如果真想坚持,什么困难都不可能成为阻碍”

  新冠疫情发生后,作为长期献血者,潘迎春很快意识到,往日献血的主力军大学生不在武汉,血液库存必然紧张。“封城”期间,她先后5次前往武汉血液中心江南分中心,经体检确认,成功献出8个治疗量的血小板。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想出入武大校园并不容易。她与献血已近百次的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许云结伴同去,先请血液中心开出通行证,两人打印后将证明交到社区,再由社区开具出入证才能外出,“看到一些献血者是骑着共享单车去的,这是发自我们本心的一种自觉”。

  新冠疫情发生后,已有33年党龄的潘迎春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党员突击队,参与巡守工作,为退休教师、学院值班师傅、年轻教师送去各类生活物资,同时完成网课教学、线上家长会等工作。

  路程、天气、工作……潘迎春告诉记者,如果真想坚持一件事,什么困难都不可能成为阻碍。

  出于环保考虑,潘迎春一直乘坐公交车往返于武大和汉口宝丰路的血液中心,“上午8点出门,下午三四点回到学校”。

  2013年5月,血液中心江南分中心投入运行,她外出献血的时间只需四五个小时,她很满足。遇上国内外出差、访学,她往往一回到武汉,就立刻赶去献血。

  十余年相处下来,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员早已与潘迎春成为朋友,也有医护曾碰到她的学生赶来献血,林卉动容地说,“潘老师是知名教授,常常看到她在献血时用右手在手机上忙工作,她能够长期坚持下来,让我们特别感动。”

  11月15日,与潘迎春同为“秦义无偿成分献血感召队”队员的冯享根陪伴她一起献血,认识两年多的时间里,“低调、执着”是她给冯享根留下的印象。

武大博导16年献血200次 在学生心中播撒无偿献血的种子

11月17日晚,潘迎春向学生们普及献血知识。

  “一个人献血百次,不如让一百个人共同加入”

  “也许有人担心献血会影响身体,我的亲身感受是:不会”,在选修课上,潘迎春会在课程结束后,抽出10分钟,向学生们科普无偿献血知识,并展示部分献血证和参加马拉松比赛获得的沉甸甸的奖牌。

  到底有多少本献血证?潘迎春没有认真数过,只知道有些放在办公室,有些放在家里。

  当宣传后有学生走到讲台,向她咨询献血注意事项时,她会感到特别欣慰。

  由于新冠疫情影响,今年毕业的武大学生只能回校数天处理事务,潘迎春得知,有些同学匆匆抽空去完成离校前的最后一次献血,“大家都说尊敬我,我也非常尊敬这些孩子们”。

  在身负传道授业解惑重任的同时,她愿意将献血这颗种子播撒到学生心中,“也许有一天就发芽了,对吧?”

  被她打动的,已不止学生。

  2015年起,潘迎春开始坚持长跑训练,目前已跑完5次半程马拉松以及2次全程马拉松。她加入的武汉大学珞珈乐跑团里,不少老师听闻她献血的故事后,纷纷在群里举手,“潘老师,你下次献血喊一声,我们也去”。

  献血与长跑,都是她人生日程表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会坚持多久?52岁的她莞尔一笑,“能坚持多久,就坚持多久”。

  (文/记者刘晨玮 通讯员张智 张宇 图/记者胡冬冬)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