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     舆情智库
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展区吸引参观市民“打卡”
2020-11-16 18:44:34来源:武汉晚报编辑:苏喜茹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首个新冠灭活疫苗亮相 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展区吸引参观市民“打卡”

  11月11日,第二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开幕,其中,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展区亮相B1展厅。

  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规划展示沙盘、新冠灭活疫苗、移动核酸检测车俨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吸引大批市民前来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展区“打卡”。 

  值得一提的是,江夏坐拥亚洲首个P4实验室和国药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两张王牌”,率先落成全球首家新冠肺炎灭活疫苗研发实验室和生产车间综合体,并已成功接种5万余支,无一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展区吸引参观市民“打卡”

规划展示沙盘。

  规划展示沙盘成展会关注焦点

  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规划面积85平方公里,位于江夏区金龙大街一线,呈东西向布局。

  目前,产业园已签约国药中生、泰康集团、东湖高新、当代集团等10个大健康项目,投资额529亿元,已有6家签约项目开工建设。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区按照“高点定位、高标谋划、高效推进”的原则,由江夏科投集团计划出资15亿元,规划建设13栋GMP标准医药生产厂房、医药研发制造中心、医疗器械生产厂房及两栋配套辅房等作为核心启动区。园区先后引进以生物医药、医疗服务、医学技术“三医融合”为主体的东湖高新国际健康城;以舒缓医疗、快速诊断为重心的中美国际大健康产业园;以医疗器械全产业链智能制造合作为动力的光谷南坤鼎健康智造园等特色项目,建构起园区发展的“四梁八柱”。

  为了对标京沪苏和光谷生物城,江夏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实施意见》,开出了极具吸引力和突破性的“黄金八条”。包括高标准设立200亿元专项投资基金和每年1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在落户、固投、装修、贴息、房租等方面给予项目实际投资最高10%配套补贴,对支持研发创新分别给予100万元至2000万元不等的激励补贴,对完善平台建设提供10万元至500万元不等的奖励资金,对海内外高精尖人才提供500万元至5000万元不等的专项创业支持等。

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展区吸引参观市民“打卡”

展厅一角,新冠疫苗亮相。

  新冠灭活疫苗亮相引来围观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研发的新冠疫苗格外引人关注。

  展区现场,市民除可看到0.5毫升/支的新冠疫苗这一“明星”实物外,还可看到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生产的新冠疫苗研发历程,比如何时开始研发,何时开始临床试验等。此外,市民可看到国产新冠疫苗的“8个全球率先”,如率先研制出疫情防控决战决胜的“杀手锏”,率先获批疫苗紧急使用。

  记者了解到,2020年6月23日,中国生物新冠疫苗启动国际临床(Ⅲ期)实验;7月1日,可满足年产1亿剂量新冠灭活疫苗研发实验室和生产综合体落成。

  据国药集团董事长刘敬祯介绍,该集团新冠疫苗今年年底产能有望达到1亿剂,年新冠疫苗的产能将超过10亿剂。

  据了解,11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流感疫苗产业化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江夏举行,总投资5亿元,总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项目工期15个月。建成后,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流感疫苗车间的产能将由300万支/年提高到2000万支/年,年产值25亿元。

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展区吸引参观市民“打卡”

移动核酸检测车。

  江夏区政府购买首台汉产移动核酸检测车

  具备P2(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标准、日检测达2万份的首台汉产移动核酸检测车,吸引了众多观展人的眼球。

  该车于9日成功下线,首台由江夏区政府购买。该车采用大型豪华客车平台,配备负压过滤系统及紫外消毒系统,并整合华大智造的自动化设备及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符合P2(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标准,具备从样本采集、自动化样本前处理、自动化核酸提取、核酸检测到最后出报告全流程功能,全程信息化管理,自动化程度高。

  日检测量混样情况下最高可达2万人份,不混样下达2000人份,为突发疫情和疫情常态化防控检测提供有力保障。 

  “一定会给疫情常态化防控添砖加瓦。”市民王先生在参观了核酸检测车内部后,赞不绝口。(记者关晓锋 通讯员王夫之 刘龙腾 吴光文)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