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武汉放流40万尾珍贵鱼苗 助力长江生物多样性恢复
2025-11-19 09:45:55来源:湖北日报编辑:魏寒冰责编:魏寒冰

2025年武汉市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第二批)活动。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杨然 摄

  11月18日上午,2025年武汉市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第二批)活动在武汉渔政码头举行,在冬日阳光的照耀下,40万尾胭脂鱼和长吻鮠鱼苗进入母亲河的怀抱。

  当天,共计放流胭脂鱼20万尾(规格8-10cm)和长吻鮠20万尾(规格10-15cm)。胭脂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长吻鮠是湖北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本次活动将有效补充长江鱼类资源,改善长江水域生态环境,助力长江生物多样性恢复。

  每年11月,是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是巩固和扩大长江十年禁渔成果、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实际行动。通过增殖放流,将进一步增强公众对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关爱水生野生动物的良好氛围,共同守护“美丽长江”。

胭脂鱼和长吻鮠鱼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杨然 摄

  近年来,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始终把开展增殖放流,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作为践行“两山”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行动,2021年以来,累计放流中华鲟、胭脂鱼等珍稀濒危鱼类70万尾,在修复渔业种群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次增殖放流活动,在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市公安局水上分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湖北武汉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救助中心、湖北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武汉长江中华鲟保护中心、武汉市钓鱼协会等单位和社会公益团体代表的见证下进行。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加强中华鲟、胭脂鱼等珍稀濒危鱼类的人工培育和放流力度,强化水生生物保护各项举措,为武汉市生态文明建设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再作新贡献,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记者杨然、通讯员秦天龙)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