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上午,“我的零碳生活”低碳环保嘉年华走进武汉江岸区一元街道黎黄陂路。这片历史街区的老建筑间,游客与市民熙攘交织,脚步轻盈流转。六个打卡点位巧妙串联起城市漫步的轨迹,如同一串珠链,将低碳宣传的种子悄然播撒在每一寸青石板路上,也深深镌刻进千余参与者的心底。

从小巴公、大巴公等百年老建筑出发,队伍沿街缓缓展开。市民、附近社区居民、外地游客等陆续加入,边走边交流,盖戳打卡成了一条温和的“低碳线索”。不少参与者表示,这条路他们走过很多遍,但第一次以“低碳”为主题重新看它。
人气拉满:街巷走进“绿意模式”
当天的黎黄陂路格外热闹。咖啡店门口支着桌子,老街的砖墙在晨光下散发着暖意,街区的步伐被活动激活。市民陈女士说,她周末常来这里散步:“其实低碳离我们不远,走路本身就是。”

沿着街区前行,参与者们三两成行,不时有人举起参与券互相对比盖章位置。家住黎黄陂路附近的六旬居民刘爹爹,戴着帽子跟着外孙一路走,他笑着说:“平常来这遛弯,今天算是更正式的‘低碳遛弯’。”
行走本身成了交流场景。有人讨论如何减少生活垃圾,有人分享骑行经验,还有游客把盖章页拍成短视频发朋友圈。简单的citywalk,在人潮中多了点城市公共参与的意味。
互动升级:参与感比形式更重要
活动不设复杂流程,也没有太强的组织口令。参与者在各点位凭券盖章、短暂停留、简单交流,节奏轻松。有人把这形容为“没有负担的参与”,也有人说像“城市里的绿色串门”。

从珞园到红邮花栈、荆楚花墙等点位,参与者随走随停,哪怕只是聊几句关于节能的小经验,也被视为活动的一部分。来自江西的游客吴先生说:“我以为只是普通街区活动,没想到这么多人愿意一起参与某件有意义的小事。”

安利公益基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举办此次嘉年华,重点是让低碳行动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强调统一路线,也不要求全程参与,让市民在熟悉街巷中自然完成一次低碳体验。
在兑奖处,不少居民举着盖好章的参与券排队。一个小男孩激动地向家长展示他“全部完成”的参与券,引来周围一阵笑声与鼓掌。
共识更深:低碳生活重在行动
作为安利公益基金会自2023年以来在全国多地持续举办的“低碳嘉年华”,这场活动再次回到武汉后,叠加了黎黄陂路特有的人文气质,也吸引了更多自发加入的参与者。

街区商户主动把门口空间让出来,社区志愿者在路口维持秩序,摄影爱好者沿途拍照记录。城市空间、居民生活与公益行动在短短半天时间里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更具城市生活感的参与氛围。
一元街道洞庭社区副书记龚友娣介绍,此次活动的参与人群构成多元,既有本地居民,也有游客,“大家愿意停下来参与,就是最好的效果”。不少商家也提到,活动让街区“更有活气”,让低碳话题不再停留在宣传口号,而是变成了可触摸的体验。

从覆盖面来看,活动虽以简单行走为主,却撬动了老街区的公共参与度。人们在轻松的交流中接受低碳理念,在真实的街道场景里完成一次小型环保行动。许多参与者表示,“这种方式更容易坚持,因为它本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夕阳西下,街区逐渐恢复平常节奏。但活动留下的打卡印章、社交媒体上的分享、居民的参与感,却让这条百年老街在短时间内“亮”出新的城市生命力。低碳并不复杂,它就在市民的脚步里,在一条老街的公共协作里,在一场被人主动加入的城市体验里。(记者 丁楚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