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湖北六大未来产业全面起势
2025-10-27 09:37:37来源:湖北日报编辑:魏寒冰责编:魏寒冰

湖北六大未来产业全面起势_fororder_18ea6ed8-7db0-4e67-b82c-4aeb26038014

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机器人在进行动作学习训练。(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6G)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湖北,全球首个6G系统样机已传出首组信号,国内首台100+比特原子量子计算机“汉原一号”惊艳亮相,脑机接口产业沿着武汉地铁2号线串珠成链……一场关乎未来的产业竞赛正在加速布局。

  看优势——

  顶尖智力与产业根基双轮驱动

  未来产业的竞争,是一场把握“现在”的接力赛。湖北立足深厚的科教资源与产业积淀,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为冲向未来提供了最强的爆发力。

  量子科技领域,湖北动能澎湃。武汉拥有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多所顶尖科研机构,在原子钟、量子计算、光量子芯片等前沿领域积淀深厚,量子科技人才数量与质量位居全国前列。作为国家量子通信骨干网关键节点,武汉与“光芯屏端网”产业基础深度融合,为量子技术转化提供了丰沃土壤。

湖北六大未来产业全面起势_fororder_fd39b5d4431141e3827baa39c2a53bad

禾元生物展出从水稻中提取的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生物制造领域,湖北创新平台云集。武大、华科、湖大等高校在生命科学领域实力突出,洪山实验室、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云集。目前,我省已基本形成覆盖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孵化、中试制造全链条的创新矩阵。

  氢能领域,湖北基础雄厚。三峡集团、武钢气体、和远气体等企业具备深厚的技术实力;中韩石化等企业的生产装置产生的氢气,不仅可自用,还可向外输出,全省具备约50万吨/年工业副产氢能力,为氢能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脑机接口领域,湖北势头强劲。位于武汉光谷的衷华脑机公司已打通从生物电极、底层芯片、解码算法、系统平台到实验临床的全链条,率先实现了脑机接口系统的全国产化替代。

湖北六大未来产业全面起势_fororder_07076e0ae93245b18318e6fafba050e9

体验者戴上脑电帽,通过运动想象触发经颅磁刺激治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洁 摄)

  具身智能领域,湖北人才储备丰富。从今年初10款鄂产人形机器人组团“开工”,到如今它们在特定场景中加速“入职”,这背后离不开我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机器人相关领域院士达10位,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有33所,数量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人工智能相关领域人才超过3万人。

  第六代移动通信领域,湖北技术实力领先。全国信息通信行业三大领军企业之一的中国信科集团总部位于湖北,星地融合技术全球领先,相关专利数量居全国第三。在鄂全国重点实验室涉及6G的有10家,拥有通信相关领域院士60多位,这些资源共同构筑了湖北在6G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看态势——

  技术突破与集群发展协同并进

  随着前瞻布局的逐步落地、深入推进,湖北在六大未来产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产业集群效应已初步显现。

  量子科技领域,中科酷原成功研制国内首台100+比特原子量子计算原型机“汉原一号”;中科牛津波谱研发出我国首台600兆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星载铷原子钟装备北斗系统,105亿年误差不到一秒……一批“湖北造”量子产品正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目前,湖北已集聚40余家量子相关企业,初步形成以量子精密测量为特色,覆盖通信、计算等多元领域的产业集群,产业规模有望从十亿级向百亿级跨越。

  生物制造领域,酵母提取物、硫氰酸红霉素、黄体酮等多款产品全球市场份额领先;胰岛素全系列、PHA生物可降解材料等10余项产品位列全国前列;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等三项产品入选工信部首批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数量并列全国第一。

  练就产品“硬实力”的同时,产业集群正加速涌聚。光谷生物城跃居全国生物园综合实力第二,宜昌建成全省首个合成生物产业园,荆门市加快建设未来食品“两院一中心一园”,全省基本形成了创新策源、平台支撑、生产制造为特色的发展格局。

湖北六大未来产业全面起势_fororder_42ae22755a5f495d9a779486590c23f1

潜江服务区的氢能重卡正整装待发。(通讯员 吴迪 摄)

  氢能应用示范成效显著。全国首条常态化规模化氢能示范线“汉宜”高速氢能示范线自正式投运以来,累计加氢量突破200吨。全省氢能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其中,氢气产值达到300亿元,氢能应用装备及零部件产值达到400亿元。

  脑机接口技术实现全球领先。衷华脑机铸成脑科学“金钥匙”——研发了全球领先的65536通道双向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最大通道数是美国马斯克Neuralink公司的20倍;今年3月,又与华中科大附属协和医院联合攻关,研发了全球首个微米级脑机接口三维多模态图谱系统,为脑机接口的微米级高精度、高维度影像研究奠定了基础。

  沿着地铁线路,该公司与武汉格林泰克科技有限公司、武汉沃亿生物有限公司等脑机接口上游企业,共同构建起“电极器件—设备研发—临床应用”湖北脑机接口完整产业链。

  具身智能产业生态日趋完善。目前,湖北人形机器人产业已拥有超90家核心企业、近千家关联企业,实现了31个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全覆盖,占据了全国86%的自主移动人形机器人市场。

湖北六大未来产业全面起势_fororder_95b78efcc9aa40568324a992c0d88519

中信科移动6G全息沉浸式通信业务验证系统。(受访单位供图)

  第六代移动通信应用前景广阔。湖北6G工程中心依托华科,联合多家运营商共建,在移动视频传输、低轨卫星通信网络、多场景覆盖、大维智能共生无线通信系统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性进展。中信科移动位于武汉东湖综保区的研发制造基地一期预计明年全面投产,承载6G“空天地”网络装备的研发迭代和制造,剑指“十五五”百亿级产业增量。

  看胜势——

  精准政策与创新生态合力赋能

  从实验室的技术突破到生产线的产业化落地,从单项技术的创新到产业集群的形成,每一步都离不开政策“阳光雨露”的滋养。面对未来产业竞争,湖北各级政府推出一系列精准支持措施,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

  2024年,湖北设立20亿元省级量子科技产业投资基金,并落地首只量子产业基金——光谷芯光量子科技投资基金,重点投向早期和中期项目;东湖高新区推出“量子十二条”,从企业孵化、平台建设到人才引进给予全方位支持,对领军人才项目最高给予1000万元资助。眼下,湖北正以量子精密测量为突破点,加速崛起中国量子科技产业“第三极”。

  生物制造产业规划系统推进。湖北已高标准编制生物制造产业“十五五”发展规划,明确重点发展“生物食品、生物医药、生物基材料”等领域,聚焦“卡脖子”酶制剂、工业菌种、生物反应器控制系统等关键需求,实施一批“揭榜挂帅”项目攻关。

  脑机接口加速产业化。2024年,《湖北省加快未来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将脑机接口列为未来健康产业领域的重点方向。今年8月9日,湖北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联盟在光谷成立,构建起覆盖“基础研究—临床转化—产业应用”的全链条生态。

  具身智能研究方向明确。聚焦具身智能方向,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开展大模型基础架构创新等共性技术攻关,确保湖北在下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湖北六大未来产业全面起势_fororder_037285b1fa1b48b59a2ab9922c71cd41

光谷东智人形机器人展示打太极。(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氢能产业发展路径清晰。湖北正加快构建集制氢、储氢、运氢、加氢及氢能装备制造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打造以电解槽、燃料电池等为核心的全国氢能装备中心,成为全国重要氢能枢纽,在交通、工业等领域形成氢能应用推广示范。

  6G技术打造示范标杆。湖北6G产业发展联盟即将成立,将建设国内领先的6G及卫星互联网实验平台和试验网络,推动重点成果在移动通信、遥感测绘、交通运输等领域开展应用示范,打造6G产业应用的示范区。

  随着政策、资本、技术、人才等多重要素持续汇聚,湖北正加速崛起为中国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一极,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宇 刘天纵 彭一苇 马文俊)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