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2025东湖论坛在武汉开幕 海内外近千嘉宾共襄科技盛会
2025-10-14 19:59:27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高钰姗责编:颜观潮

  国际在线湖北消息(记者 胡礼国):10月14日,以“厚植科普沃土 放飞科学梦想——汇科聚智 共筑支点”为主题的2025东湖论坛在湖北武汉开幕。本届论坛由科技部支持指导,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来自国内外的近1000位嘉宾出席开幕式。

2025东湖论坛在武汉开幕 海内外近千嘉宾共襄科技盛会_fororder_图片8

2025东湖论坛开幕式现场 供图 湖北省科技厅

  开幕式仪式设置东湖发布、东湖见证和东湖实践等环节。主论坛上,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作主旨报告,共同开启2025东湖论坛。一场全景式、立体化、多角度展示前沿科技成果的盛宴徐徐展开,一场场科普的论道激发了创新热情。

2025东湖论坛在武汉开幕 海内外近千嘉宾共襄科技盛会_fororder_图片9

中外嘉宾近千人参会 供图 湖北省科技厅

  东湖发布环节,《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5》《武汉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报告2025》《中国基础研究竞争力报告2025》《全球企业创新指数2025》四份报告重磅发布,打造重要研究成果和创新观点的“首发站”。

2025东湖论坛在武汉开幕 海内外近千嘉宾共襄科技盛会_fororder_图片10

《全球企业创新指数2025》在开幕式上发布 供图 湖北省科技厅

  当青春创意遇上科技星光,东湖之畔绽放创新光芒。开幕式上,李德仁、丁烈云、丁荣军、谢先启、孙和平、李培武、杨春和、金梅林等院士专家依次登台,为2025年度全国青少年创·造实践活动东湖特别奖代表颁奖并赠送寄语,希望年轻一代热爱科学,保持好奇,勇于探索,未来为祖国做贡献。

2025东湖论坛在武汉开幕 海内外近千嘉宾共襄科技盛会_fororder_图片11

科学家为2025年度全国青少年创·造实践活动东湖特别奖代表颁奖并赠送寄语 供图 湖北省科技厅

  主论坛上,五位重量级专家带来主题报告分享,带来一场科普科创知识融合的科学盛宴。

  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煤炭研究所教授本杰明·李斯特(Benjamin List),以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主席莉娜・哈努诺娃(Lena Halounova),两位国际顶尖学者分别围绕“催化让世界更美好”“以影像信息服务社会”的主题,从不同领域出发,用前沿观点与鲜活案例展开深度交流,不仅碰撞出跨学科的思想火花,更让现场观众感受到全球科创力量的多元与厚重。中国中车首席科学家丁荣军围绕“高速列车技术自主创新与发展”,为现场观众清晰勾勒出中国高铁从追赶到引领的奋斗轨迹,让观众深刻感受到大国重器背后“科技自立自强”的强大力量。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一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高培勇聚焦“把握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重点”,带来深刻解读,引发现场观众深度共鸣。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丁烈云的报告“月面建造的科学技术挑战”,紧扣深空探测的时代命题,深刻剖析了月面建造在选址、结构、材料、性能等六个方面的挑战,既展现了中国在深空建造领域的前瞻布局,更让现场观众感受到科研工作者为航天梦矢志攻关的决心。

2025东湖论坛在武汉开幕 海内外近千嘉宾共襄科技盛会_fororder_图片12

本杰明·李斯特(Benjamin List)发表主旨演讲 供图 湖北省科技厅

  作为推进科技创新开放合作、链接全球全国创新资源的重要平台,本届论坛以“科普+科创+科技人才”为鲜明特色,通过“开幕式暨主论坛+平行论坛+同期活动”三大板块,为参会者与公众呈现一场多层次、全维度的科技盛宴。同期组织开展项目路演对接活动,为创新项目与资本、人才搭建精准对接通道,助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举办公众科普活动,通过趣味科普体验、互动展示等形式,让普通民众近距离感受科技魅力。从专家思想碰撞到产业要素互动,从前沿技术探讨到全民科学普及,本届论坛正全方位构建“思想交流、创新传播、要素联动、协同发展”的高端平台,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注入强劲动能。

2025东湖论坛在武汉开幕 海内外近千嘉宾共襄科技盛会_fororder_图片13

丁荣军围绕“高速列车技术自主创新与发展”展开演讲 供图 湖北省科技厅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