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武汉“法律服务直通车”跑出企业普法工作新路径
2025-09-28 11:18:36来源:荆楚网编辑:尹红燕责编:尹红燕

  原标题:“精准+个性+零距离”送法进市场主体 武汉“法律服务直通车”跑出企业普法工作新路径

  为着力提升企业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近两年来,武汉市司法局立足司法行政职能,整合司法行政资源,以服务“优化营商环境”为核心,以提升市场主体普法质效为目标,创新推出“企业法律服务直通车”项目(以下简称“直通车”),通过精准锚定市场主体法律难点和痛点,将专业法律服务资源主动“配送”至企业门口,及时便捷满足了企业和职工的法治需求,精准高效打通了企业普法工作“最后一公里”,受到了市场主体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一致好评。

  今年,直通车已进企业举办21场次专场活动,覆盖超40万人次,已成为武汉市司法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特色名片。

“精准+个性+零距离”送法进市场主体 武汉“法律服务直通车”跑出企业普法工作新路径_fororder_4628871f15a4622bb1406a6404b138c6

直通车黄鹤楼酒业专场活动。通讯员供图

  特色定制 让普法宣传更有“温度”

  7月29日上午,在武汉精臣智慧标识科技公司的培训室内,50余位员工代表一边听讲一边做着笔记,现场不时传出阵阵掌声。武汉市普法讲师团成员围绕商业贿赂、商业秘密保护、反不正当竞争三项普法需求,与员工开展讲解和互动。

“精准+个性+零距离”送法进市场主体 武汉“法律服务直通车”跑出企业普法工作新路径_fororder_80be20fa7598232ccc6d2e131cb69efe

直通车精臣公司专场活动。通讯员供图

  湖北立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沈向伟律师聚焦商业秘密主题指出:公开信息不算秘密,但企业需主动保护;竞业协议必签,高管、技术人员等三类人违约代价大。当天,线上4万余人通过新闻直播同步学习这堂法律“急诊课”。

  除了开展培训,活动现场还专门为企业员工送上免费法律AI工具,以方便企业职工随时在线上获得免费的法律服务。员工梅龙兵笑着点赞道:“今后我有随身的法律助手了。”

  这是武汉“法律服务直通车”的第15场活动。今年,“直通车”已深入黄鹤楼酒业、光谷建设、烽火通信、中铁科工、华星光电等企业。据悉,2025年度,“直通车”将联动各区及相关市直单位,开展不少于30场进企业活动。

  当“直通车”活动走进武汉东湖高新区光谷建设时,鉴定所负责人王鲁俊说:“没想到这里的法律需求这么旺盛,当天仅他们咨询点,不到一小时就接待了9名咨询者,其中有企业人员,也有从附近赶来的居民,他们对工伤鉴定、劳动保护等内容需求迫切。”

“精准+个性+零距离”送法进市场主体 武汉“法律服务直通车”跑出企业普法工作新路径_fororder_d39e1a1dc6832b16156cbb3bace249e8

直通车光谷建设专场活动。通讯员供图

  光谷建设法律事务部覃兰兰表示,本次活动打破了以往企业“被动找法律”模式,把企业和职工亟需的法治需求“干货”免费送到了企业门口。

  2024年以来,“直通车”打破常规,主动“配送”法律服务专业力量。市司法局严格遴选,组建由资深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调解员等组成的专业普法讲师团和服务团队。

  据了解,2024年,由武汉市委依法治市办统筹,武汉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总工会及九派新闻等7家单位,共同开启了武汉市“优化营商环境 企业法律服务直通车”活动,并成立专门普法讲师团,通过现场“互动式、情景式”普法体验,线上“科技AI普法+”问答,打造沉浸式普法平台,着力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企业职工法治意识及法治素养,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支点建设,着力打造优良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需求为先 助法治宣传更“接地气”

  “直通车”的核心魅力在于“精准”与“沉浸”,改变了传统普法大水漫灌的单向灌输模式。

  服务启动前,普法团队分组深入目标企业,“面对面”“点对点”精准把脉企业和职工法治需求。在武汉东湖高新区活动筹备阶段,组织方通过问卷和座谈,梳理出企业集中关注的劳动合同解除、商业秘密保护、海外专利纠纷等难点和痛点,为企业和职工量身定制普法内容。

“精准+个性+零距离”送法进市场主体 武汉“法律服务直通车”跑出企业普法工作新路径_fororder_e3a27b1719fd4de4c9aa87c2fc9d86b4

参会者现场互动提问。通讯员供图

  授课的宣讲团成员聚焦《民法典》《公司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知识产权法》《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等与企业经营、职工权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行业特点和具体案例进行深度解读,确保内容针对性强,既“解渴”又管用,力促普法工作普用并举、精准实效。

  “直通车”活动以来,每一场活动都有不同主题,聚焦企业和职工不同的法治需求。7月22日,在湖北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办的“海外专利诉讼”专场,来自光谷的企业中层代表、法务人员、高管代表等60余人学习了有关国内外贸易中的专利诉讼与应对策略。

“精准+个性+零距离”送法进市场主体 武汉“法律服务直通车”跑出企业普法工作新路径_fororder_d0a77af48f9004c04186c821b00b0269

一对一咨询法律问题。通讯员供图

  北京三聚律师事务所周美华律师以两大空调企业的专利纠纷案切入:“最终一家提起的专利权被宣告全部无效,另一家成功化解了涉案金额高达千万的风险。”她强调:“越早应对、越主动布局,是企业降低海外维权成本的关键”,专利布局是国际竞争中的“利剑”和“护盾”。现场60余位光谷企业代表屏息聆听,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应对策略和收获心得。

  活动现场,湖北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相关人员还介绍了“应对海外纠纷”的处理流程,企业可通过电话、窗口等方式提交指导服务申请。相关机构将根据企业需求提供诉前分析、专家意见、案例辅导等一对一专业服务,切实满足企业法治需求,着力提升企业海外维权能力。

  除了培训活动,“直通车”线下活动现场设置“九派加减法法律AI”互动展板、电子屏问答等数字化设备,并提供24小时网上智能法律咨询。线上利用新媒体平台直播、报道等方式,扩大活动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通过“科技AI”智慧赋能,使普法宣传更加及时、便捷、高效。

“精准+个性+零距离”送法进市场主体 武汉“法律服务直通车”跑出企业普法工作新路径_fororder_40d84fa309dc89b29d052c9f10cbedf3

“九派加减法法律AI”互动展板,扫码可咨询法律问题。通讯员供图

  协调联动 促服务模式长效常新

  “直通车”的成功运行,离不开各普法成员单位的同频共振。活动由市司法局牵头抓总,联合市市场监管局、市总工会、市交通运输局、市政府国资委、市律协、九派新闻、相关区司法局等普法成员单位和部门共同组织实施,通过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形成“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社会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格局。

  2024年,直通车成功走进武汉公交集团、地铁集团等国有企业,受到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的好评。截至目前,直通车已在黄鹤楼酒业、光谷建设、烽火通信、中铁科工、华星光电、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鲁巷广场、中德产业园等知名企业成功举办专场活动21场,累计覆盖人群数量40余万人次。

“精准+个性+零距离”送法进市场主体 武汉“法律服务直通车”跑出企业普法工作新路径_fororder_06f5e518a78bae8bb7a667fa3e675357

直通车武汉地铁专场活动。通讯员供图

  从精臣科技员工面对百万赔偿案的警示,到海外专利讲座中企业记录的千万级风险化解方案,再到活动现场咨询的职工络绎不绝的火热场景……“直通车”有效打通了普法工作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与此同时,“直通车”成功探索出一条“移动式服务+订单式供给+沉浸式体验+多元化协同+智慧化赋能”的普法工作创新路径。在普法宣传的同时,一揽子提供企业依法经营、风险防范、权益维护等集群式“家门口”服务,针对性满足了不同企业和不同职工个性化法治需求,是新形势下探索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工作的有益尝试。

“精准+个性+零距离”送法进市场主体 武汉“法律服务直通车”跑出企业普法工作新路径_fororder_39fa90904f93b75c82c46df184b43228

东西湖专场普法活动,市民向律师咨询法律问题。通讯员供图

  下一步,“直通车”活动将积极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向中小微企业延伸。通过健全完善长效运行机制,力促“直通车”活动常态化开展,特色化推进,力争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惠及更多的市场主体和企业职工,持续为武汉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注入新动能。(通讯员 戴雯雯)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