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湖北企业走上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催生了一种新的刚需。9月8日从国网湖北电力获悉,今年1月—8月,湖北绿电交易电量超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下同)60%,绿证交易175万张,增长33倍,湖北企业借市场之力“增绿减碳”更加得心应手。
绿电是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的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由于绿电具备成本和减碳方面的优势,近年来大型企业加大了采购力度。如江汉油田今年上半年绿电交易累计量达到5020万千瓦时,增长近5倍。武钢年绿电采购量近10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碳排放59万吨。
绿证即绿色电力证书,是绿电的“电子身份证”,是用于认定与核算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消费的凭证,1张绿证通常对应着1000千瓦时的绿电。企业购买绿证之后,能精确反映企业使用的绿电规模和来源。绿电、绿证都可以通过市场交易。
目前,湖北的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已经占全省总装机的四成以上,电力“含绿量”持续提升。湖北创新市场机制,打通不同市场。2022年,开辟了省级电碳联动市场。2023年,湖北组织了全国首场“电—碳—金融”三市场协同绿电交易试点。2024年,湖北“电—碳—金融”三市场协同正式运行,湖北企业能通过碳配额质押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用于购买绿电,买回来的绿电可抵扣碳配额,实现多方共赢。
去年,湖北累计绿电成交电量超过20亿千瓦时,增长7.6倍,交易绿证超过328万张,增长57倍。全省20多家参与三市场协同的企业累计签订了2.75亿千瓦时绿电购买合同,电力用户获得1.4亿元低息贷款,可最多抵扣19.6万吨碳排放。
“从今年前8个月绿电绿证交易增速来看,市场化机制不仅有力促进了新能源消纳,也有效引导企业加大碳减排力度。”湖北电力交易中心交易部主任张威说。今年1—8月湖北完成超19亿千瓦时的绿电交易,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近100万吨。(记者彭一苇、通讯员金雅杰、刘成旺)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