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来自国内外的77对新人在郧西县参加集体婚礼。(极目新闻记者 关前峪 邹斌 摄)
8月28日晚,十堰市郧西县文体中心灯光绚丽、人头攒动,歌手阿牛、辛晓琪、乌兰图雅等悉数登台——2025年全国“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文化活动示范活动正式启动。
“郧西七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郧西县连续多年举办“七夕节”相关活动。今年5月,郧西“七夕文化”荣获“2025十大年度IP”称号,与《哪吒之魔童闹海》、“三星堆遗址”等现象级文化IP同台领奖。
“从地方文化到全国标杆,郧西七夕的‘破圈’之路清晰且坚定。”郧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杰说,该县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郧西七夕正催生出“甜蜜经济”,成为全民共享的文化旅游盛会。
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25.08%
8月27日晚,行走在郧西县城,鹊桥、金梭桥、七夕广场、喜鹊长廊等七夕元素随处可见。每一处都是游人如织,散步的、跳舞的、拍照打卡的……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受七夕与暑期叠加效应的影响,目前景区日均接待量超过1500人次。”五龙河景区工作人员肖燕介绍,游客在景区可沉浸式感受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参与民俗互动、拍照打卡,景区还推出七夕祈福、篝火晚会等特色活动,全方位提升游客体验。
郧西县文旅局负责人介绍,该县着力打造“天上七夕·人间郧西”“天子渡口·古塞上津”两大文旅品牌,建成14家A级旅游景区。今年以来,该县全县接待游客人数同比增长25.08%,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6.47%。
“七夕链”相关企业超110家
8月28日,郧西县涧池乡下营村湖北七夕茶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茶香扑鼻,工人正将发酵破壁后的红茶摊开散热,随后送入烤箱烘干。
“今年已生产红茶3万斤,预计全年产值达3500余万元。”公司负责人王华建介绍,公司的红茶起名“七夕美人茶”,就是为了传播郧西七夕文化。
七夕前后,位于该县城关镇天河金街的中国七夕文化创意生活馆愈发热闹。喜鹊水杯、文化U盘、水晶镇尺等七夕主题产品成为抢手货,店员们不停打包、补货。
“近3天已售出商品1万余件,销售收入达90余万元。”该馆负责人陈萍说。
丰厚的七夕文化土壤,为郧西县“文化+”创新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该县推动七夕文化与文创产品深度融合,将喜鹊、牛郎、织女等七夕元素贯穿文创产品开发全过程,推出《三书六礼》婚俗系列、《七喜人生》城市商旅伴手礼盒系列产品。同时,大力整合农文旅资源,开发“七夕故柿”“七夕艾”等产品。
截至目前,全县“七夕链”相关文化产业企业超110家,注册商标120余个,成为带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汉泽 通讯员 邹景根 徐光意)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